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8月03日:古代诗歌阅读(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

(2013-08-03 12:17:19)
标签:

高考

古代诗歌

全国二卷

分类: 教育

2013年08月03日:古代诗歌阅读(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

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译诗]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江边上那几株梅树真让人惆怅,

拄着藜杖围绕行走离开又回来。

前些时候被大雪覆压无处寻觅,

昨夜明月下看到梅花依旧盛开。

有心折下遥寄玉人来传递情意,

可又遗憾相思经劫难幻化为灰。

沉吟中日落寒冬乌鸦纷乱飞起,

回首望柴荆院门独自悄然回归。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手法的2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备考答案]在这首七言律诗里,诗人通过梅花寄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对梅花并未做过多的描摹,而是借助“雪压”“月明”的环境做烘托。诗篇首联就写出为梅树惆怅难舍的感情,颔联和颈联更是将自己的感受与梅树融合在一起:梅树雪压难寻,自己相思成灰;梅花月下又开,自己折寄遥怜。梅花是诗人寄托情怀的纽带。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思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后才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3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备考答案]诗篇结尾两句“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写出了诗人百味杂陈的复杂心情。沉吟中望见太阳落下寒鸦纷起,情绪低沉,寒意萦怀,纷乱难理。回望柴门悄然独回,孤独寂寞,黯然失落,彷徨无奈。诗人追寻梅树,寄情梅花,久久沉吟,迟疑难离,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2013年08月03日:古代诗歌阅读(2013年全国课标二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