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2月09日:语文试题考查实质剖解
(2013-02-09 16:48:34)
标签:
2012年语文课标卷实质 |
分类: 教育 |
2012年全国课标卷语文试题
考查实质剖解
【按】重要信息是答案的依据,考查的实质。谁能准确快速排除
次要信息干扰,聚焦转化重要信息,谁就占得语文考试的先机。
第Ⅰ卷
甲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选择”是不是“修正”?
2.“出现”是不是表明“出现的根本原因”?
3.“科技黑箱”是不是“滥用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4.“察官阙”中的“阙”,解释为“失职”,是不是正确?(3分)
5.以下三句,是不是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3分)
①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②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③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6.“其”是不是“与其”?(3分)
7.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⑵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8.这首词表达什么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简要分析“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的关系和“红笺为无色”的原因。(6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⑵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⑶四十三年,
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完成(1)~(4)题。(25分)
⑴下列分析和概括,是不是恰当?(5分)
①“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通过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
②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幽默地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
⑵简要分析第一段描写马裤先生衣着言行的意图。(6分)
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⑶简要分析马裤先生的性格特点。(6分)
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具体理由。(8分)
马裤先生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了,没法再忍住。……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完成(1)~(4)题。(25分)
⑴下列分析和概括,是不是恰当?(5分)
①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体现出谢希德校长为人平易谦和。
②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l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⑵简析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6分)
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l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⑶简说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
⑷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新中国成立,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立刻回国参加建设,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为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闻过则喜的雅量”是不是恰当?(3分)
14.“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这句话有没有语病?(3分)
15.将下列词语分组排序(3分)
①
16.根据材料,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17.自选话题,依照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六、写作(60分)
18.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