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09月30日:高水平大学“自考”题目例析(四)

(2012-09-30 13:21:46)
标签:

语文

自考

例析

分类: 教育
                 高水平大学

  “自考”题目例析(四)

㈢文言文阅读

考查内容:1.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文言文语句、语段的断句和翻译。

【例1·2006北京大学】写一段文言,50字以内,至少用到3个“之”字,且用法不同。

[解析]考场实例:翌日,百数人聚于京师之考场,共赴自主招生之笔试,全国瞩目之。有人捧卷,久之,叹息搁笔。

【例2·2010清华大学等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文言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人,古旧不遗,则民不偷。”

    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王太尉与射,赌得之。彭城王曰:“君欲自乘,则不论;若欲啖者,当以二十肥者代之。既不废啖,又存所爱。”王遂杀啖。

方羲之 之 不 可 强 以 仕 而 尝 极 东 方 出 沧 海 以 娱 其 意 于 山 水 之 间 岂有 徜 徉 肆 恣 而 又 尝自 休于 此 邪 羲 之 之 书 晚 乃 善 则 其 所 能 盖 亦 以 精力 自 致 者 非 天 成 也 然 后 世 未 有能 及者 岂其 学不 如 彼 邪 则 学 固 岂 可 以 少 哉 况 欲 深 造 道 德 者 邪 ——曾巩《墨池记》

⑴将上述①②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⑵请根据你的理解为文段③断句。

[解析]参考答案:

⑴①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莽撞生乱;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尖刻伤人。

    你如果是自己骑,我就不说什么了;如果想吃了它,我可以拿二十头肥牛取代它。这样既不耽误你吃,也保全了我的爱物。                          

⑵③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例3·2011“华约”联考】1.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使 臣 曰 :琴 瑟 不 调 必 解 而 更 张 也 魏 晋 为 吏 稍 与 汉 乖 苛 猛 之 风 虽 衰 而 仁 爱 之 情 亦减局 以 峻 法 限 以 常 条 以 必 世 之 仁 未 及 宣 理 而 月 之 望 已 求 治 术 先 公 后 私 在 己 未 易 割 民 奉 国 于 物 非难 期 之 救 过 所 利 苟 免 且 目 所见可 欲 嗜 好 方 流 贪 以 败 官 取 与 违 义 吏 之 不 臧 罔 非 由 此 奸 辩 伪 诚 俟 异 识 垂 名 著 绩 唯 有 廉 平 今 世 之 治 民 未 有出 于 此也(《南齐书·良政》)

2.将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解析]参考答案:

1.使臣曰 :琴 瑟 不 调必解而 更 张 也 魏晋为 吏稍与汉 乖苛猛之 风 虽 衰而仁爱 之 情 亦 减局以峻 法限以常 条以必世 之 仁 未 及 宣 理 月 之 望 已 求 治 术先公后 私在己未 易割民奉 国于物非 难期之救 过所利苟 免且目所 见 可 欲嗜好方 流贪以败 官取与违 义吏之不 臧罔非由 此∕擿 奸 辩 伪诚俟异 识垂名著 绩唯有廉 平今世之 治 民未有出 于 此 也

2.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显现自己的才能;政治黑暗,就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自己贫穷低贱,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接受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将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被罢免相位,我虽然爱吃鱼,这样他们也就不一定再给我鱼,我也不能再弄到鱼。如果不接受鱼,那就不会被罢免相位,尽管爱吃鱼,我能够自己经常弄到鱼。

【例4·2012“北约”联考】将下段划线部分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然则圣人先知也,子贡亿数中之类也。圣人据象兆原物类意而得之其见变名物博学而识之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若揆之今睹千载所谓智如渊海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逾伦等耳目非有达视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状也使圣人达视远见洞听潜闻与天地谈与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谓神而先知与人卓异今耳目闻见与人无别遭事睹物与人无异差贤一等尔何以谓神而卓绝                                                                    

①赐: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善辩有干才,善经商,富致千金。

②陶朱:即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功成身退,经商积巨万,人称“陶朱公”。

③较:通“皎”,显著,明显。

[解析]参考答案:孔子说:“子贡不听从天命,而去经商营利(做生意赚钱),他猜测(琢磨、揣测)市场行情常常很准(猜中)。”孔子责备(批评、责怪)子贡善于囤积(囤积居奇),善于估计物价涨落(商品贵贱)的时机,多次(屡次、屡屡、常常)都能抓住时机,所以赚钱很多(生意兴隆),跟陶朱公一样富有(比陶朱还富有,亦可)。由此可见圣人的先知,就像子贡屡屡猜中行情相似(一样)。圣人能够根据事物发展的迹象和征兆,推究事物的本源(本质、根源),然后经过判断而得出结论(然后猜中结果等,亦可)。圣人见到不同(异常)的事物能知道它的名称(了解事物的情状),因为他们广博地学习而且记得住(认识它们)。圣人巧于(精于)推算估计(谋划推测),见识广记得多(知道得多),由微小的苗头看到明显的后果(由微见著),如同根据今天的事物可推测千年以后的事情,所以说他是才智浩如渊海。孔子能够看到细微不显的事物,进而思考透彻,他的才智高出常人数倍(两倍,亦可),而又努力不懈(不怠倦,不放松),所以才超过了一般的人。但他的眼睛并没有超远(超人,高倍)的视力,能知道别人所不了解(知道)的情状。如果圣人看得透彻看得远,听得清楚无所不闻,能与天地鬼神交谈,知道天上地下的事情,那才称得上是神圣而先知,与一般人大不一样(完全不同)。但圣人耳闻目见,与一般人没多少差别;遇到的事情看到的东西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比贤人略微高明一点罢了,怎么能说他神圣而卓越呢(无可比拟、独特、无比优秀等,亦可)?(断句:圣人据象兆原物类意而得之其见变名物博学而识之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若揆之今睹千载所谓智如渊海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逾伦等耳目非有达视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状也使圣人达视远见洞听潜闻与天地谈与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谓神而先知与人卓异今耳目闻见与人无别遭事睹物与人无异差贤一等尔何以谓神而卓绝

【例5·2012“华约”联考】文言文阅读

1.用“/”符号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

2.将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联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刘洎进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大唐新语·公直》)

[] ①起居注:官名,掌管记录君王言行。下文“起居”同。

[解析]参考答案:

1.论曰/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以取爵位/中兴而桓氏尤盛自荣至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师/受其业者皆至卿相/显乎当世/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凭誉以显物/为己者/因心以会道/桓荣之累世见宗/岂其为己乎

2.如果有不好杀人的君王,那么天下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望他来。果真这样,百姓归附他,就像水向低下地方奔流,有谁能抵挡得住呢?(译出大意给1分;“引领”、“由”两处,每译对一处0.5分。)

贞观年间,太宗对褚遂良说:“你担任起居注这官,记录些什么事?人君一般能看到这些记录吗?”遂良回答说:“如今的起居官,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写下人君的言谈行事,而且要记下善与恶,来作为鉴戒,希望人主不要做非法的事。没有听说帝王要亲自观看记史的。”太宗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下来吗?”遂良说:“恪守正道不如恪守职责,我的职责当是用笔记录,您的言行一定要记录下来。”(译出大意给2分;“知”“大抵”“庶乎”“载笔”四处,每译对一处给0.5分。)

【例6·2012“卓越”联考】古文阅读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士文伯名)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侨,子产名)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馆宫室。诸侯宾至,甸(甸,掌管照明的官)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巾车,管理车辆的官)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通“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以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敝国由于政事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不知道对辱临敝国的诸侯属官怎么办,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在您拆毁了围墙,虽然您的随从能够戒备,那么对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呢?我们国君派我来请问你们拆墙的理由。”子产回答说:“敝国国土狭小,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进献的丁式,是不敢进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虫,加重敝国的罪过。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阙和台榭,”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时粉刷馆舍房间;诸侯的宾客来到,甸人点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视客舍,存放车马有地方,宾客的随从有代劳的人员,管理车辆的官员给车轴加油,打扫房间的,伺养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内的事;各部门的属官要检查招待宾客的物品;文公从不让宾客们多等,也没有被延误了的事;与宾客同忧共乐,出了事随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济。宾客到来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哪里会有灾患啊;不怕有人抢劫偷盗,也不用担心干燥潮湿。现在晋侯的缇别宫方圆数里,却让诸侯宾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里,车辆进不了大门,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然横行,天灾难防。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召见命令也不知何时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国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敝国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士文伯回去报告了。赵文子说“的确是这样。我们实在不注重培养德行,用像奴仆住的房舍来招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于是,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认自己不明事理。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然后让郑简公回国。晋国接着建造了接待诸侯的宾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文伯               让:责备

B于大国                  介:间隔

C.不敢                  输:缴纳,献纳

D.教其不知,而其不足        恤:救济,周济

[解析]参考答案:B(介:在两者中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如晋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无忧客使。

B.逢执事不闲,而未得见

   侨闻文公为盟主也

C输之,则君之府实也

   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D.教其不知,恤其不足

   今铜鞮之宫数里,诸侯舍于隶人

[解析]参考答案:DA.来,连词;B.不译,助词;C.如果,副词。D.并且,并列关系连词;但,转折关系连词。)

3.文中有一段插叙,指的是

A.从“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到“以崇大诸侯之馆”。

B.从“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到“各展其物”。

C.从“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到“而恤其不足”。

D.从“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到“而亦不患燥湿”。

[解析]参考答案:D(“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子产开始述说晋文公往事,到“而亦不患燥湿”结束。下文“今铜鞮之宫数里”,又接着前面话题讲晋平公现在的作为。)

4.下列不符合各项要求的一项是

A.表示谦敬的词语:敝邑   寡君  吾子

B.表示外交辞令的句子:其何以共命   逢执事之不闲   又不获闻命   将何以命之

C.句中有使动用法:高其闬闳  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  巾车脂辖

D.同义字复用:  褊小  诛求  卑庳  缮修

[解析]参考答案:C(“巾车脂辖”意思是“管理车辆的官员给车轴加油”,句中没有使动用法,其中“脂”是名词用作动词。)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

⑵敢请执事,将何以命之?

⑶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

[解析]参考答案:⑴现在您把围墙毁坏了,虽然您的随从能够警戒,可别国宾客来了怎么办呢?⑵请问您,对我们有什么吩咐呢?⑶如果准许献上贡品,修好围墙再走,这是您的恩惠,我们怎么敢害怕劳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