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4日:2011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㈥
(2012-01-04 00:08:40)
标签:
2011高考解析语文浙江 |
分类: 教育 |
2011年浙江省高考
语文试题解析㈥
[2011年浙江课标卷]㈢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2011年浙江课标卷]㈣古诗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要点]
①考查范围为“考试说明”要求默写的内容;
②考查重点是要求默写诗文中的第一流名句;
③备考中,要与熟读结合,与写作表达结合;
④考试时,要注意默写准确,注意关键性字。
[ 2011年浙江课标卷·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沧浪之水清兮,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④凭谁问:
⑤人生代代无穷已,
[参考答案]①乐亦在其中矣
②可以濯吾缨
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④廉颇老矣
⑤江月年年望相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