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2011-11-01 22:38:20)
标签:

2006年

高考

重庆卷

作文

分类: 教育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

(五十)2006年重庆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③立意自定;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例文一]                        走与停

假日得闲,骑车出门。行至路口,恰遇红灯。滚滚车流,骤然停下。

白线之后,止步。止步之时,思考。

什么是止步?为什么止步?

止步,不是偃旗息鼓,而是无声的呐喊。

停下脚步,且慢冲锋,看似是畏惧、逃避,但有时却恰是给广大将士心中已经燃起的熊熊烈火鼓风添柴,积聚的怒火日后将如火山一样喷发。

齐国攻打鲁国,逐鹿于长勺。曹刿在敌军一而再的震天鼓声中下令全军待命。直等到敌军第三次擂鼓出战:身体疲惫,心理憔悴时,才下令全军出击。霎时间,将士们心中积聚已久的怒火喷薄而发,敌军落花流水,鲁国以弱胜强!

止步,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寻找时机。

停下脚步,静观其变,看似是消极、颓废,但实际却是在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一条更光明的大道,以便能更快的到达目的地。

诸葛孔明隐居南阳,亲自耕作,乱世之中深谙天下态势,在草庐中闭门不出,止步于山野,等待一个出山的最佳时机。即使到了刘、关、张三英敬请之时,仍继续矜持止步,考验三人诚信,考验可否共举大事。直等到三人坚持不懈三顾茅庐后才欣然而出,帮助弱小的刘备逐步成就蜀汉,对抗魏吴,最终实现他运筹已久的三足鼎立之势。

大丈夫不逞匹夫之勇,三思而行,蓄势而发,审时度势,大步前行。

止步,不是后退,而是前进。

停下脚步,静观其变,看似是萎靡不振,但实际却是为了更好的、更顺利的前进。航行中尚有逆风之时,谁又能保证生活中没有身处涸辙之日呢?

田忌赛马时,分析了上一场的失败。在对手牵出上等马时,他牵出了下等马,上等马在一旁等待,输掉了第一场比赛。在对手得意地牵出中等马准备比赛时,田忌牵出了已在一旁等待已久的上等马,首战告捷,取得了胜利。在对手牵出了下等马时,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战,再次取得胜利。比赛结果:二比一,田忌胜。

大丈夫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止步更能使我们开辟新天地,大步向前行。

道路千回百转,人生变幻莫测。前进,是永恒的主题;止步,是前进中的变奏。

    想到此时,交通灯已经变绿,车流滚滚,一路前行。

【简这是一篇结构语言颇具特色的议论文。作文包括两个主体部分:第一个主体部分:止步,是无声的呐喊,能积聚新的力量,是寻找时机,能促成飞越第二个主体部分:止步就是前进。两个主体部分,角度各异,互不雷同。前一部分,重在分析“止步”的蓄势作用和寻求机遇方面的意义;第二部分,在前面的基础上重在揭示止步的前进意义。文章的结构非常工整。两个主体部分排布均匀,每一部分内部自然段分布大致相同,相应的自然段论说的侧重点基本一致,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建筑的美感。文章开头结尾创设的两个场景颇有匠心,使得抽象的议论有了生活气息,显得生动可爱。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例文二]                      走与停

作家郑渊洁写过篇文章叫《早起的虫子被鸟吃》,把不擅长或不适合学习的孩子比作“虫子”,适合或擅长的比作“鸟”,而所谓“早起”则指的是努力,大意是说,孩子若不是学习的料,还是不要太过逼他,否则,便如虫子偏要早起一样,最后被鸟吃掉。

初看这篇文章觉得有些道理,明朝的天启皇帝就应该去做木匠而非治理国家,硬逼他做皇帝,天启和明朝都倒霉,如那早起的虫子,要被鸟吃掉了。可转过来想一想,似乎又不全是这样的,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不聪明,爱迪生刚上小学就被逼着退学,爱因斯坦纸工课上做的小椅子让老师“ 叹为观止”。由此看来,这两位真是当之无愧的“ 虫子”。但是想一想这二位日后的成就又绝非一般的“ 鸟"可比。岂不怪哉?

至此,又想起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成绩一直不好,很沮丧,他的母亲便带他来到海滩,指着海面上的水鸟对他说,海中的水鸟,有些很容易就可以飞起来,而海鸥要飞,必须先经过长时间的助跑,但它一旦飞起,一定飞得最高。这故事是说,也许一个人现在很平凡,但只要他坚持努力,就可能像海鸥一样高飞。

郑渊洁的文章和这篇故事都值得人深思,郑渊洁强调作为一只虫子应该睡懒觉,而非早起,一条路走不通便换另一条通向成功,而这则故事认为成功前必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

诚然,郑渊洁的评论有其道理,确是对当今应试教育为学生划下一条狭窄道路的辛辣讽刺,然而,这一理论真的行得通吗?从前面可以看出,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是像虫子的鸟,生活中也有学习很好成人后泯然众人者,这是像鸟的虫子,而像虫子的虫子和像鸟的鸟,生活中更是数不胜数。这里说的虫子和鸟,也不单指坏学生好学生,而是指平凡者和成功者了,但问题还是一样,我们是虫子还是鸟?我们该早起还是睡觉?

按照郑渊洁的说法,虫子永远是虫子,无论如何逼它早起努力,还是不适合学习,逼他不过是帮倒忙。这样推理,鸟永远是鸟,再怎么闲散也还是鸟。

由郑渊洁的理论继续推,既然虫子永远不能是鸟,鸟永远不能是虫子,那么,现在成功的人士,从前一定是鸟,其余则全是虫子。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肯定自己的未来是否能成功,我们也就无法断定自己是虫子还是鸟,而未来是无限延伸的,在生命结束前,我们无从知道自己是虫子还是鸟。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早起努力?为什么不可以梦想成为一只鸟,一只高飞的海鸥?如果我们成功,那么现在的平凡就是为高飞做的助跑,如果我们最终还是归于平凡,那么我们也可以无悔的做一只早起的虫子。

为着梦想而不懈地走下去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简这是一篇切中现实、很有力度的议论文。作文包括两个主体部分:第一个主体部分:引入郑渊洁的“虫子莫早起,是鸟定会飞”的观点;第二个主体部分:我们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两个主体部分,由思考别人的观点到确立自己的观点,互不雷同。前一部分,由郑渊洁的观点展开,联想到爱迪生爱因斯坦,令郑渊洁的观点陷入僵局;后一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有梦想,要为梦想努力。文章由引社会热点引入,面对当前很有市场的一种观念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反驳得坚定而冷静。论证有力是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在驳斥对方观点时从不一棒子打死,而总是先承认他的某种合理性,而后进行推论,把对方观点推倒死胡同里去,自己的观点也就水到渠成了。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2011年11月01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五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