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7日: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二卷详析㈦
(2011-04-17 19:31:01)
标签:
2010高考语文全国一卷全国二卷详析 |
分类: 教育 |
2010年高考语文
全国一、二卷详析㈦
简答题目要点: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④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2010年全国Ⅰ卷·1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寄托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备考答案]因为煤油灯对于作者有特殊意义。它温暖了作者的童年,一直亮在作者心里;它深夜伴读,牵系着浓浓亲情,在作者心中有着非凡的意义。文章细致描写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将童年的生活情景和情感特别真切、生动地展示出来,并将其中寄托着的难以割舍的留恋和深情传达给读者。同时,描写这些昔日的生活细节,又如同娓娓动听地向现今的读者讲授新鲜的知识,使读者读来更加兴趣盎然。
[参考答案]⑴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⑵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备考答案]⑴灯虽然已经破旧,但是灯火却是一直亮在童年心中的永恒之火,特别温馨和宝贵,需要特别呵护。
⑵煤油灯被多样、美丽的电灯代替,社会的物质生活有了飞跃进步,周边增添了妖媚与眩惑。“我”童年温馨、美好、平静、充实的生活已经荡然无存。“我”似乎感到失去了家园、亲人和自我的归依,茫然惆怅笼罩心头。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称相互交叉的情形。
第二问:①不同的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
[备考答案]散文主要使用第一人称“我”、“我们”作为叙述主体,只在第二段两处用了第二人称“你”:“‘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
用第一人称作叙述主体,使得散文好像面对读者倾诉,具有真实、自然的效果。第二段两处用第二人称揭示煤油灯与生命的关联及意义,既表达出意义的普遍性,又好像与读者推心置腹的交谈,特别亲切、动人。
[参考答案]①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②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③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备考答案]那破旧的煤油灯发出的微弱灯火温暖着作者童年的生活:深夜灯火陪伴作者读书,奠定人生学识的根基;灯火牵系着作者与祖母深厚的亲情,营造出作者朴实真挚的内心世界。尽管当年生活比较清寒,物质条件落后,但灯火永恒,照亮作者的童心,指引他一生的道路。
[参考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备考答案]散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散文记录描述的对象——大河家,概括其地理位置和地位属性。
[参考答案]⑴①大河家虽然偏疏、原始、不为人知,却是连接中国的一个地理枢纽;②在大河家,可以看见甘肃、青海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③大河家更在精神和心灵上沟通了中国。
⑵①我们不能在世俗生活中放任自流;②要深入到大河家这样的底层民间,才能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以及人生的真谛;③这既是作者的自我鞭策,更是对读者的期待。
[备考答案]⑴大河家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也没有被地理界所关注和理解,但它有着比交通干线更自然更原始的名声,是暗中的地理枢纽。它联系着甘肃、青海两省,沟通着回、藏两个民族,同时还以中国人民特有的不屈不挠的坚韧精神沟通着中华民族。
⑵世事浮沉,变化多端,人的命运也充满变数,但是哪怕在危机四伏或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我们也不能顺随世俗,无所作为。我们应该深入到大河家这样偏远艰苦的环境、和底层民众密切接触,从祖国山河与民众身上,领会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和做人根本,不迷失人生方向。这样,我们无论身处何处,也无论境况怎样,都能心有定力,坚忍不拔。
[参考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备考答案]“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两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承接上文,介绍大河家那些具备绝技、功勋卓著的“船客子”,这一称谓的来历;遥启下文,介绍种种称谓,展示大河家独有的人文文化,进而推出韩三十八——这位大河家的活字典,大河家当之无愧的典型,从而把对大河家的介绍由全面概括引伸向更具穿透力的典型个体形象。
⑵①揭示黄河与大河家人之间命运与共的关系;②传达作者对自己与黄河、黄土地以及底层人民关系的感悟。
[备考答案]⑴韩三十八老汉“喜欢看河”,因为黄河边的大河家是他的家,他和同乡历尽劫难,逃回家乡。回乡之后,他沿河闯荡,黄河是他回归家园的家路,它安身立命的根,如同亲人。韩三十八老汉又“总是默默无语”,因为这条河,包容着他一生难以忘怀的沧桑阅历使他稳如泰山,胸有成竹。
⑵我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揭示黄河是大河家人的皈依,揭示河与人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表达自己对母亲河,对大河家,以韩三十八为代表的大河家人、社会底层人民,尤其是回族民众的关注、理解与热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