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04月03日: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一、二卷详析㈢

(2011-04-03 19:54:54)
标签:

2010

高考语文

全国一卷

全国二卷

详析

分类: 教育

2010年高考语文

全国一、二卷详析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目配备

8.词语(理解词语),9.句子(信息筛选),

10.文章(文意解析)。

文言文阅读备考要点

①文言文阅读题目是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

②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前提环节是一般性读懂文言文;

③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④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

文本阅读要点

①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重要;

②备考复习中,要看需要,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

③考试中,是否读文言文的文本,要根据自己和题目需求确定。

[ 2010年全国Ⅰ卷 ]

,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与濂为总裁。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王不得已出见之,脱脱欲屈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传》

译文】王,字子充,浙江义乌人。幼时机敏聪慧,成年后身材高大伟岸,当时以文章著称于世。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言上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太祖征江西,写文章赞颂并献给太祖。太祖很高兴,说:“江南有二位大儒,就是你和宋濂,要论学问谁更渊博,你不如宋濂。但是要论才思的雄辩,宋濂不如你。”太祖创立了礼贤馆,被召置礼贤馆。不久又被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累次迁升到侍礼郎,掌管太祖的起居注。又任南康府同知,出了很多惠民政绩,太祖赐给金带以示宠爱。太祖即将称帝即位前,将他召回,商议即位礼仪。洪武元年八月,上奏言,“祈求天命永远所在,在于忠厚存心,宽大为政,效法天道,顺应人心。雷霆霜雪,只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既然浙西已经被平定了,应该减免赋税。”太祖表扬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是没有都听从。第二年修《元史》,任命与濂为总裁。擅长史事,裁汰剔除烦秽,大力修改。修完《元史》后,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奉召到大本堂教皇子读书,王经明理达,善于开导。皇上召他到殿廷,每次都给他赐坐,从容应答。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奉召前往。到云南后诏谕梁王,尽快奉上户籍册和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不然天子很快就将讨伐过来。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又诏谕说:“朝廷考虑到云南百万生灵,不忍荼毒于锋刃。如果你凭借艰险路远,抵抗大明皇帝的命令,天朝骁勇的将领率领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到时你后悔都来不及。”梁王被吓服了,随即将他改为正馆居住。时逢元朝派遣脱脱征军饷。脱脱说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梁王逼不得已交出来了王,脱脱想让王屈服于他,王怒叱道:“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你小小的火把余烬,竟敢和日月争明!何况你我都是使臣,我岂能屈服于你!”有人劝脱脱说:“ 王先生久负盛名,不能杀。”脱脱手一摆说道:“今天就是孔圣人,也没有情面可讲。”王回头说道:“你杀了我,朝廷大军就将到来,你的祸患不久就要接踵到来。”于是就这样被杀害了。

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

文言虚词要点

①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重点是常见虚词比较特殊的用法;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判断,明确强化语意判断的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依题目要求快速判断最有把握的选项。

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大纲》规定的十八个虚词中比较特殊的那些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010年全国Ⅰ卷·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报:答复。

[聚焦点]不报

[知识点]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判断]正确

B.多惠政,                             宠:重用。

[聚焦点]赐金带宠之

[知识点]厚遗秦王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

[判断]不正确(应解释为:宠爱)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恳求。

[聚焦点]祈天

[知识点]祈求(现代词语)

[判断]正确

D.法天道,顺人心                        法:效仿。

[聚焦点]法天道

[知识点]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

[判断]正确

[参考答案]B

信息筛选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甄别,次要信息只是干扰;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筛选的方法,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致力于把握文意,不要致力于琐细方法的钻营;

④考试中依题目要求,把文句放回文本排除误点,快速判断。

[2010年全国Ⅰ卷·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

②雷霆爽雪,可暂不可常(表明王祎有识,未表明有胆)

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

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表明王祎有识,未表明有胆)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

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意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内容的全面理解,错项的误点是明确的;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概括分析,而是逐次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做比较判断;

④考试中,择定选项的文中对应句,快速突破选项的一处误点。

[2010年全国Ⅰ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对应文句]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对应文句]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对应文句]明年修《元史》,命与濂为总裁。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误点]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对应文句]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参考答案]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