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02月13日: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析㈣

(2011-02-13 00:41:28)
标签:

2010

北京

高考

阅读

实用类文章

分类: 教育

2010年高考语文

北京卷详析㈣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文本阅读要点

考试方略:两三分钟把握文本要点思路。

备考目的: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

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

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政道的文章《楔》)

【思路结构】

艺术科学目标有普遍性

艺术唤起情感有普遍性    情感越珍贵艺术越优秀

定律越简单科学越深刻    认识物质和世界的过程

 科学原理不随应用改变

 原理应用越广形式越多

 

选择题目要点——排除干扰,认清实质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对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相关文句: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问题实质是:被“唤起”的是不是“基础”?

B.举李白、苏轼作品为例,表明体裁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相关文句: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问题实质是:“时代”是不是“体裁”?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相关文句: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问题实质是:“越……越……越”的是不是“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相关文句: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

问题实质是:“有了……才得以存在”的是不是表明“推动了”?

[参考答案]D(按:D项也不够确切)

重要信息显示着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着干扰的作用。由“试卷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这一“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试卷问题”的迷雾,使“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可以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可以形成简明的“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高考可能考的题目。新课改语文试题在这方面必须坚持传统。

    回答“试卷问题”主要靠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回答“实质问题”则主要靠语文能力和对生活的一般认识。新课改语文试题在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简答题目要点——清晰其途,丰腴其实。

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

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

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④答题原则——独立思考,不迷信参考答案。做到文本要点无一遗漏;作答无一词无根据。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①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②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重要信息转化】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艺术创新唤起每个人深藏的情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可以在辽阔的时间跨度里引发人们强烈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创造优秀文艺作品,传达珍贵感情,跨越尽可能广泛的时空、社会范围。

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尽可能简单的抽象。

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以认识物质的基本结构为起点,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原理。

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充分认识应用越广泛的科学原理,表现形式越多样化。

[备考答案]艺术所追求的普遍性是:用艺术创新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唤起并传达每个人深藏的珍贵情感,跨越尽可能广泛的时空、社会范围,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是: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尽可能简单的抽象;以认识物质的基本结构为起点,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充分认识应用越广泛的科学原理,表现形式越多样化,在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坚持科学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