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02月09日:201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详析㈡

(2011-02-09 20:02:58)
标签:

2010

北京

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分类: 教育

2010年高考语文

北京卷详析㈡

 

文言文阅读备考要点

①文言文阅读题目是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

②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前提环节是一般性读懂文言文;

③知识积累三要素: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④文言知识积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如山,未尝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言。市人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 注:① 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 雠:这里指售出、成交。  ③ 直:价值,价钱。

文本阅读要点

①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重要;

②备考复习中,要看需要,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

③考试中,是否读文言文的文本,要根据自己和题目需求确定。

[译文]

宋清是长安西部药市上的药商,收购贮存上等药材。凡从山区水乡来就售药材的,都投奔他那里,宋清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付给优厚的报酬。长安的医生用宋清的药配上自己的药方,总能很快卖出去,大家都称赞宋清。患有各种疾病的人,也都乐意去宋清那里求药,希望尽快治愈。宋清一律高兴地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使不带钱的人来了,也给好药。一年下来积累的欠账票据像山一样高,却从不上门去索取药钱。有些不认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送来赊购的票据,宋清也不拒绝,照样给好药。到了年终,估计有谁不能付药钱了,就把票据烧掉,不再提起这事。药市上的人认为他很怪,都讥笑他说:“宋清是个愚蠢荒唐的人。”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德的人吧?”宋清听了这些议论后说:“我不过是为了追求利润用来养活老婆孩子罢了,并不是有什么道德,可是说我愚蠢荒唐也不对。”

宋清经营药材四十年来,烧毁票据的有一百几十个人。(这些人后来有的富贵了)有的做了大官,有的当了连州跨郡的节度,他们俸禄多了,前来给宋清送礼的人,门前常络绎不绝。虽然欠账短期内不能偿还的人很多,并且背着药账死去的人有成百成千,也不影响宋清发财致富。宋清谋利的眼光放得远,放得远所以获利多,哪里像那些小商人呢? 他们一次收不到现款,就变脸发怒,两次收不到现款,就咒骂你,仇恨你。那些人赚钱的方法,不也太小气了吗?我由此看到真正愚蠢荒唐的人是存在的。宋清确实是用这种经营方法赚了大钱,又不随意而为,一贯坚持自己的做法,不半途而废,终于靠这发了财。来向他求药的人愈来愈多,他应人之求也就愈来愈广。有些被斥责抛弃、沉沦颓废的人,亲戚朋友冷漠地对待他们,宋清不会因为这样就怠慢地对待对方,也一定像平常那样给他好的药材。这些人一旦再度掌权用事,就会更加地优厚报答宋清。宋清赚钱取利看得长远,大都像这个样子。

我观察现在与人交往的人,富贵了他就依附你,贫贱了他就弃你而去,很少有人能像宋清这样做的。唉!宋清,就是个商人,现在的社会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打算得到长远报答的人吗? 如果幸而有近似宋清的人,那么普天下穷困无路,蒙受凌辱,而能够不至于死亡的人就很多了。柳先生说:“宋清身居闹市,却不搞小商人那一套。然而在朝廷、在官府、在学校和乡里的那些自命为士大夫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搞小商人那一套而不罢休,真可悲呀! 那么宋清就不仅仅是与一般商人不同了。”

文言实词要点

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药                  居:聚积,搜集

[推断关键]居善药  [相关知识]欲居之以为利(《促织》)

B.积如山                券:借据,欠条

[推断关键]积券    [相关知识]悉来合券 (《冯谖客孟尝君》)

C.未尝取直              诣:前往

[推断关键]未尝诣  [相关知识]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赤壁之战》)

D.终不                复:回答

[推断关键]复言   [相关知识]而复问其妾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D(复:再,又)

文言虚词要点

①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虚词,重点是常见虚词比较特殊的用法;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罗列虚词知识,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判断,明确强化语意判断的意识;

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依题目要求快速判断最有把握的选项。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             [之:他们,代“山泽来者”(代词)]

不害清为富也       [之:不译(助词,主谓间)]

B.市人其异,皆笑之   [以:因为(连词)]

清不怠遇其人       [以:因为(介词)]

C.清有道者欤         [其:大概(副词)]

执道不废           [其:他的,代“宋清”(代词)]

D.求者益众,其应广   [益:更(副词)]

一旦复柄用,厚报清 [益:更(副词)]

[参考答案]D

句意理解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Ⅰ卷文言选句;

②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备考中,要坚持直译为主,尽量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④考试中,快速理解句意,对照题目的理解;聚焦疑点比较思辨。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参考答案]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前来馈赠宋清的人,在门前常络绎不绝)

解析文意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文章中内容的全面理解,错项的误点是明确的;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概括分析,而是逐次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备考中,要逐项择定选项在文中的对应句,逐一做比较判断;

④考试中,择定选项的文中对应句,快速突破选项的一处误点。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相关文句]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相关文句]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相关文句]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相关文句]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参考答案]B(按:用文章中宋清说自己“非有道”,来证明选项所谓宋清认为自己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错误,不够恰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