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1月08日:一套适时的好书

(2010-11-08 20:11:03)
标签:

中国

语文

高考真题

模拟试题

分类: 教育

一套适时的好书

 

《(1978-2010)中国高考真题全编》是一套出版适时的好书。

这套书汇集了恢复高考以来全部全国统一命题试题、绝大多数分省单独命题及部分春季高考试题,对校正高考备考方向,优化备考效果,提高备考效率有重要价值。

作为语文教师,在此侧重谈一下“语文分册”的价值。

高考备考是效率、效果的竞争,需要实事求是的清醒认识。

考试和备考有关联,也有重要区别。考试是迸发能量,展示能力,以获取优秀成绩为唯一目的;备考是积蓄能量,强化意识,为获取优秀成绩作充分准备。这里说的考试,只指 67日的高考语文考试;形形色色的模拟考试,都只是备考环节。做模拟试题,可能有两个目的:一个是67日的实考演练;一个是进一步明确、强化答题意识的备考过程。显然,前者是表层目的,后者是根本目的。

现行的许多备考书籍,却将语文高考备考导入歧路,引向迷途。

一种语文备考书籍是罗列专业知识,钻营方法,编织套路。这是对语文的解释和涂抹。

语文考试的根本任务是考查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专业知识和应试方法的拼盘。前者要求思维勤奋,在培养语文素质的主人,是一条活路;后者强调行为勤奋,却往往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是用行为勤奋取代思维勤奋,掩盖思维懒惰,是在训练语文应试的奴隶,是一条死路。

另一种语文备考书籍是提供模拟试题,为题海战术推波助澜。这是对语文的无能和投机。

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备考方式“以考代练”,将考试和备考混为一谈,盲目地以为大量做模拟题目就能“熟中生巧”,提高考试成绩。认识考试和备考的区别,对于语文学科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既非能力,更非知识,而是意识——对高考语文试题规律的认识,以及顺应这种固有规律的“自觉意识”。

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不是朝夕之间所能解决;语文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基本上也并不欠缺。语文备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既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比率的展示。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当然也就是语文备考的基点。正因为此,认识试题规律并强化对试题规律的认识,最大可能地接近“自觉意识”就成为备考的关键。

优化备考效果的重要障碍就是“题海”。反对“题海”由来已久,但“题海”却愈演愈烈。题海无涯,可这许许多多模拟题,究竟好不好?外在的试卷结构、试题形式与高考试题肖似很容易,但实质一致却难。诚然,模拟题中有好题,但有点儿好题并不难,难的是都是好题,没有坏题。大量的坏题目,模糊着对高考试题固有规律的认识,消磨着备考的效率与效果。题目好不好,不只取决于命题人的水平,更取决于客观环境。高考题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承担着特定任务的考试题目,因此它有着某种特定规律。模拟题目没有上述种种压力——有压力,可能造就金刚石;没有压力,就是一堆石墨。

模拟,渐次演变为猜题,商业诈骗也乘机在“题海”中兴风作浪。很多语文专业报刊,都在标榜自己命中高考题目,这当然是一种“媚俗”行为。更有一些奸商,炮制诸如“高考母题”、“试题揭秘”、“高考工具”等产品,纠集媒体,蒙蔽专家、学者、官员,还有某些语文教师,合谋诈骗考生。究其根源,还是利用人们对“题海”的迷信。

在这种“黑云压城”的情势下,《(1978-2010)中国高考真题全编》鸣奏出响亮的号角,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只有洞悉高考题目,掌握试题内在规律,培养答题的“自觉意识”,明确答题的清晰思路,才有高考的优秀成绩。或者说,只有精研高考真题,才可能判断模拟试题的优劣,才有作模拟试题的资格。

[为天利公司《(1978-2010)中国高考真题全编》写的导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