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标签:
白居易女墙蒹葭伊人李白武侠言情 |
分类: 教育 |
[按]十分抱歉,这篇博文错发了“2005年上海卷”的作文。这
里更正过来,并将“2004年上海卷”的作文补在下一篇博文。
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
(十八)2005年上海卷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文一]
古诗文像皎皎明月,给游子送来远方的慰籍,给旅人带来家乡的叮咛。我们这些奔波于人生旅途的现代人更需要它的关怀。可是现代文化的迷雾遮住了它的光线,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精神支柱瓦解了。
不是吗?仆仆风尘、萧萧车马中,谁还有太白纵饮豪歌的雅兴?谁还有东坡出世入世的情怀?现代人被小市民的小悲小喜笼罩,多了些向隅而泣的缠绵,少了些弹剑长啸的豪气;多了些“彩线闲拈伴伊坐”的情趣,少了些“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壮志。我们会对“画眉深浅入时无”关切备至,却少对“吾日三省吾身”推崇有加。现代文化让我们更关注自身,却更漠视社会。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究其本源,现代应是古代的延续与发展。正如签名售书学的是子昂摔琴;舞台放歌学的是旗亭画壁;染黄发剃光头与接舆、淳于髡做的都是头上文章,着时装戴首饰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情怀,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
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吗?
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三]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的绵绵软语中,某丙……
我突然感到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美好的诗意会成为火柴般微弱的亮光,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将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当代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充斥着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打动的心理特征。由快餐文化所构筑的生活固然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问题的另一面是,汉语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也日益难寻。它所造成的决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的流失与内心人文殿堂的塌陷。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今天,我浅吟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我的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我悠然散发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