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2010-10-10 21:22:19)
标签:

白居易

女墙

蒹葭

伊人

李白

武侠

言情

分类: 教育

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十分抱歉,这篇博文错发了“2005年上海卷”的作文。这

更正过来,并将“2004年上海卷”的作文在下一篇博文。


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

(十八)2005年上海卷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文一]                    夜深还过女墙来

古诗文像皎皎明月,给游子送来远方的慰籍,给旅人带来家乡的叮咛。我们这些奔波于人生旅途的现代人更需要它的关怀。可是现代文化的迷雾遮住了它的光线,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精神支柱瓦解了。

不是吗?仆仆风尘、萧萧车马中,谁还有太白纵饮豪歌的雅兴?谁还有东坡出世入世的情怀?现代人被小市民的小悲小喜笼罩,多了些向隅而泣的缠绵,少了些弹剑长啸的豪气;多了些“彩线闲拈伴伊坐”的情趣,少了些“他年要补天西北”的壮志。我们会对“画眉深浅入时无”关切备至,却少对“吾日三省吾身”推崇有加。现代文化让我们更关注自身,却更漠视社会。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的杨万里,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然而,我不能为了追求浪漫而请回驿车,正如不能因为追求古典而躲避现代。究其本源,现代应是古代的延续与发展。正如签名售书学的是子昂摔琴;舞台放歌学的是旗亭画壁;染黄发剃光头与接舆、淳于髡做的都是头上文章,着时装戴首饰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情怀,正如白居易所言“歌诗合为时而作”,一味泥古而不为现实服务只能是迂腐的书生的作为。

如果古诗文如明月,那么时过境迁,它“夜深还过女墙来”,不是吗?当连战、宋楚瑜先生来大陆访问的时候,不正是与大陆人民吟诗唱和互道衷肠吗?古诗文不正是在融入现代,为新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吗?

是的,古诗文是一轮明月,不要为求古韵而追求它千年前的容貌,看,这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才是新文化的新篇章!

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文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当韩剧的生死恋情感动了大江南北,当金庸的武侠搬上了课本,当曾苦旅于“文化”的余秋雨变为成功的商业人……我们不禁要问:三千年前那片繁茂的“蒹葭”究竟是什么?源于什么?而沉溺于今天的蒹葭丛中,我们心中的理想与信念又在何方?

 ——“蒹葭”生长的沃野呵,是我们思想与价值观的河流所灌溉。

 当今社会,思想空前繁荣,伴随而生的,是无数的价值取向。武侠小说的风靡,恰体现了千年寒士精神的延续;韩剧的热门,是因为其中贫寒少年通过奋斗而获取功名的结局,切合了多少人的理想。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使我们对西方文化开始向往。我们坦言向往丰裕的生活,追求成功和财富已无须羞涩地遮掩,这都是商业化大潮相伴相生的思潮。这一切本无错,只是呵,扪心自问,是否在其中丢失了一些什么?

 ——“蒹葭”沐浴的暖风呵,源自于我们心灵的悸动。

 也许我们失去的,恰是一份真正的思索,沉静思索人生何去何从,更思索这个社会的来龙去脉。海德格尔悲叹“这是一个不再思考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能如梭罗,执意潜身于瓦尔登湖畔的小屋以静静思考?高雅音乐带给我们满足与时尚却带不来“感悟”,因特网信息爆炸带给我们“知识”却带不来“智慧”,我们的艺人拥有才华却没有“勇哥哥”那儒雅风度与那感人心灵的清澈眼神。

 又应该如何寻觅这失去的一切呢?又应该如何不被繁茂的“蒹葭”丛所埋没呢?

 ——抬起头吧,不要忘记了对那一方“伊人”的执著寻觅。

 思想,是文化的影子,也是文化的镜子。那一方“伊人”,是我们心底对理想的定位,对人性回归的思考,对自己成长的把握。

 耳听贝多芬与肖邦,让自己的心地多一缕大气与沉静。手捧装帧华美的安妮日记,让自己看穿封面而随小姑娘跋涉她“人性的荒漠”。让卡通成为消遣而非友伴,让安徒生与雨果成为真正的明灯闪闪。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相信,只要拥有对理想,对人性,对“伊人”那份不渝的追求,我们的视线一定可以洞察“蒹葭”,欣赏那文化灵魂的至美。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文三]                   何处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胧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的绵绵软语中,某丙……

我突然感到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美好的诗意会成为火柴般微弱的亮光,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将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当代社会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充斥着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打动的心理特征。由快餐文化所构筑的生活固然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问题的另一面是,汉语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也日益难寻。它所造成的决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的流失与内心人文殿堂的塌陷。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今天,我浅吟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我的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我悠然散发的扁舟?

2010年10月10日:十二年高考优秀文选(十八)

 

 

 

 

 

 

 

 

 

 

 

 

 

 

 

 

 

 

 

500 x 666 (0, 0)
500 x 666 (0, 0)
500 x 666 (0, 0)
502 x 668 (0, 0)
500 x 666 (0, 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