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7月19日:审思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10-07-19 18:17:46)
标签:
成语使用喝高了刀子吃错药高考语文缺根弦曹雪芹北京市 |
分类: 教育 |
两道异曲同昏的题目
《红楼梦》里有一段人所共知的情节。宁国府的老马夫焦大喝多了酒,借酒使性,痛骂贾珍、贾蓉:“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红学家们高度称赞曹雪芹小说里这一句语言描写:焦大语言颠倒,很好地表现了酣醉情态——神来之笔!
巧得很,在高考语文试题里,两次出现“酣醉”情态。
一次是2009年,出现在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种做法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个选项形同虚设。因为无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成语用得对不对,全句话总是没有错的。就算使用不恰当,不恰当的责任也应归在“有人说这种做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那个“人”的名下,而不能说是整个句子成语使用不恰当。
这就像焦大把俗语“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红”“白”颠倒一样。我们只能说是焦大喝高了,而不能说曹雪芹喝高了一样。
幸亏,2009年北京市这道题目的这个选项是一个正确选项,掩盖了这一纰漏。
无独有偶,同样纰漏在2010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试题中再次出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这次不如上一次走运,这是一个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的,“附庸风雅”使用不正确,但不正确的是旁边那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而不是这句话的述说整体。如果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文化水平不高,又爱摆弄成语的“中学生模样的青年”,用来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形象,“附庸风雅”这个成语不但用得对,而且用得好,用得惟妙惟肖。
这又好像曹雪芹用“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这个使用不当的俗语,刻画焦大的醉态一样,我们称赞雪芹先生这个俗语是神来之笔,用得对,用得好,用得惟妙惟肖。
我们说什么好呢?连续两年,两道题目,异曲同昏。是不是喝得有点儿高了?
当年,宁国府的爷们儿,将一把马粪塞进焦大嘴里;要是我们现在的高考命题专家,肯定要把这把马粪塞进曹雪芹先生嘴里去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