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3日:“新课标”高考阅读选考题目例析㈠
(2009-11-13 20:51:36)
标签:
杂谈 |
发扬传统,强调积淀
——“新课标”高考阅读选考题目例析㈠
“新课标”高考语文试题,承续并发展语文高考的传统,而在对人文积淀的考查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
2009年,有广东、海南、宁夏、辽宁、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天津,十省市实施了“新课标”高考;2010年,将有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五省市进入“新课标”高考的行列。
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突出的变化是,阅读文本和题目包容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厚。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传统高考语文试题在阅读领域的思维意识与基本方式仍然要遵循。那就是:“动态·比较·判断”的思辨原则;关注句号,改“字读”为“句读”,实现句与句、词与词的比较,剔除次要信息,聚焦重要信息的运作方式;调动思想感情的积淀,展开深层思维,对重要信息进行转化加工的自觉意识。同时,“新课改”语文试题,要求考生顺应阅读题目的发展,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
“新课标”《考纲》有两点变化:
一、设置了“探究能力层级(F级)”: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二、设置“选考”内容: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 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选考内容”及“相应层级”如下: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究能力层级”考查: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㈡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探究能力层级”考查: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2007年广东试题,需对照原文思考)
[简析]按《新课标大纲》规定,题目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兼顾“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的题目叫“泥泞”。“泥泞”包含着特有的“丰富意蕴”。题目出在“最后一段”的关键语句上,两句话的核心词语都是“泥泞”,确切地体现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要求。这需要通过对全文的解读获得理解。
解读的关键是把握文本的重要信息。散文开始就提出“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雪因为寒冷而呈现着“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又因为春风,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这引发出作者对“雪”的多重感受:“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这里谈的是自然现象,却也蕴含着谕示社会的意味——这是一个角度。
果然,散文接下来直接切入社会,写社会中的“泥泞”,感受别有意蕴。回忆家乡“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充满意趣,作者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联想俄罗斯“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也“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并由“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至此,“泥泞”作为艰难、困苦、阻碍、屈辱、苦难的意象,得到含蓄而鲜明揭示。卒章明志,散文结尾点明泥泞“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它是举世无双的”。这篇散文有着强烈的宏观、微观的多层现实意义。——这是又一个角度。
显然,充分了解散文“形散神聚”规律(具体了解,而不是抽象了解),了解散文“托物抒情”特征(具体了解,而不是抽象了解)的学生,关注、思考、感悟社会现实生活的学生,将有着明显的“理解”优势。
评分答案:作者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是人们不会有意在前进的道路上制造困难和阻碍。而提出“我们是否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是说过惯出平淡的生活需要有些艰难困苦来提醒自己,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脚踏实地地去做好工作。
这“评分答案”,显然是顾及考生实际水平、状况,降低到最低水准的答案。
我们将逐次以今年高考题目为例做具体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