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9月09日:突破阻遏“新课改”的三大痼疾(一)

(2009-09-09 11:06:58)
标签:

杂谈

突破阻遏“新课改”的三大痼疾(一)

北京    王大绩

既名“新课改”,必然与传统观念有承续与碰撞。当前,需要语文界——或者狭义说“作文界”——共同面对、思考、突破的有三大痼疾。

作文,是中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的手段。作文是依托汉语写作,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一位高中毕业生用汉语思考,用汉语表达与交流已经十七八年;专项的写作课程也有十年经历。坐在高考考场上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多数仍然紧张惶悚,捉襟见肘,不能应对自如。我们应该思考:究竟是什么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好一篇作文的根本是:写熟悉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古今中外的写作者莫不如此。我们的学生并非没有写作能力。他们写日记、随笔或博客,写得大都相当精彩。同学们聚在宿舍聊天,开个生日晚会,个个谈笑风生,妙语连珠,记录下来都是好文章。因为在那些场合,他们都在谈熟悉的生活,都在抒发真情实感。一到考场作文,往往被题目牵制,写不好了。学生们被动地去写一些并不熟悉的素材,表达一些并非出自内心的情感,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了很大的折扣。考场作文所展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而是被桎梏的,因而打了很大折扣的写作水平。

“新课改”势在必行,而且正因为势在必行,所以也必然面对传统认识的顽强阻击。解决认识问题,需要心平气和的讨论,也需要剑拔弩张的争论。传统认识有三大痼疾,正是这三大痼疾,制约学生写作水平的健康发展,阻遏着“新课改”的推行。那就是:作文常识观、死背素材法和空头创造论。

写好一篇作文,需要三项要素: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表达形式。限于年龄、阅历和生活、教育环境的局限,同学们最弱的环节是认识水平。同学们绝不缺乏生活,因此绝不缺乏写作素材,在他们那里,只是这种生活、那种生活的差异而已。其实,同学们在各自熟悉的生活中,也初具一定的认识水平,只是欠缺“由此及彼、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正及反”的思维意识,因此不能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形成有机联系,无法用于考场写作。

㈠用“作文思维观”取代“作文常识观”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酝酿阶段,就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冰化了以后是什么?”回答“冰化了以后是水”,这就是一种“常识”,作文的空间可以容纳它;但不能只是这一种常识答案。回答“冰化了以后是春天”,就展示了一种思维的迁移,展示着写作的广阔天地。问题是,在相当数量的写作课堂上,甚至在作文评阅中,这种思维迁移的天地被视为禁区。尽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是仍然不能使“作文常识观”消融。

例如,面对“图书阅读率下降,网上阅读率提高”这样一则写作材料,考场作文只局限于谈“阅读”;面对“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标题,考场作文只局限于写故宫、老舍的作品等“北京以往的符号”,就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个中学生了解“阅读”,一个北京的孩子了解“北京以往的符号”,不过分,但也不是义务,不是他们必须熟悉“阅读”,熟悉“北京以往的符号”,有细节,有感悟,能够保证写一篇优秀作文。学生应该具备由作文材料或作文题目向自己熟悉的生活迁移的思维意识。

正是“作文常识观”阻遏着这种写作必须的思维迁移意识。

在北京,经过阅卷领导小组充分讨论,才形成这样的共识:“说苏轼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浅尝辄止、自以为是、不求甚解的时候,石钟山下的苏东坡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说司马迁是北京的符号,听起来似乎荒谬。当北京人迫于种种压力失掉了尊严和信仰的时候,‘天地苍茫一根骨’的司马迁就可能成为北京人仰慕的一个符号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北京的包容与大气,又有什么绝对永远不能成为北京的符号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都可能成为符号,而让它们真正成为某种符号,必须仰仗的则是写作者卓越的思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200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命题总体评价》)

而在某些省市的阅卷中,就未必有这样符合“课标”的认识高度,“作文常识观”仍居主导地位。就是在北京,面对2008年“广口瓶装填实验”的材料,阅卷领导小组中某些成员也未能正视题目中“请就以下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的明确要求,主张订出所谓“一等立意”“二等立意”的荒谬标准。如果“作文常识观”借助阅卷领导者的权力,反馈到作文教学与备考中去,必将严重地阻遏着“课标”的落实,制约着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的阅卷负责老师至今仍然不能自拔,还在挑剔作文题目材料中的毛病:这不是“实验”,顶多是个“演示”。这种挑剔也是“作文常识观”的一种反映。作文题目和材料给出的无非是一幅生活场景。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名不副实的事情。这不恰恰可以是“请就以下材料,展开联想”的一个角度吗?很多杂文不就是这样切入展开的吗?

每年高考之后,众多专家、学者纷纷评说高考作文题目,也起着相当恶劣的影响。他们根本不是在评说作文题目,而是在公众面前竞相展示各自片面、狭隘的认识水平。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引发了一场“关注现实热点”的热议,这也是一种“作文常识观”的反映。从“作文思维观”的高度看作文题目,并无哪个命题更贴近现实,哪个作文题目更疏离现实的差异。并非直接给出现实热点的题目就贴近现实,给出诗歌、寓言、幻想或历史性的题目就疏离现实。

固然,“兽首拍卖”、“明星代言”、“品味时尚”和“我说九零后”等作文题目,在直接要求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新闻热点;但这只是作文题目涵盖的一个侧面。正如“冰化了之后是水”。

今年69日晚,在中央人民广播点做《新闻观潮》直播节目,正谈到“明星代言”这个作文题目,热线电话打进来,两位听众分别说了各自当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我最热爱的人”和“说不怕鬼”。我当时说:我喜欢代言明星,他可能就是“我最热爱的人”;我厌恶明星代言,代言全是鬼话,我不怕鬼。相隔半个世纪的作文题目,不都是相通的吗?

这里,我们就用“明星代言”为例,说明一下“作文思维观”吧。这是2009年新课改辽宁卷的作文题目:

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

甲:有明星代言的东西应该更可信。有人调查,47%的人在选购同类产品时,会优先选择名人代言的产品。我就是这样。

乙:现在明星代言广告多,相关问题也多。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典型。有人调查,91%的人对虚假代言表示愤怒。

丙:明星代言多数都是朋友介绍,经纪人操作。明星不知情,也是受害者。

丁:明星代言,实质就是给产品作证言。明星代言费少的几十万,多的上千万,代言产品出问题就没有责任?

戊:产品广告出问题,也说明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媒体把关不严、相关法规不健全。听说有一个好莱坞演员就曾因代言虚假广告被罚款50万美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仅就“明星代言”而论,题目就给出了五个角度:甲“认为可信”,乙“表示愤慨”,丙“给予理解”,丁“主张负责”,戊“呼吁监管”。其中每一个角度,都连通着学生熟悉生活的空间。

再看具体些:甲的发言涉及到“名称与实际”“多数与少数”“调查与信度”“自信与听信”等诸多领域;乙的发言涉及到“传统与时尚”“宣传与质量”“典型与个案”“调查与民情”等诸多领域;丙的发言涉及到“友谊与义气”“盲从与明察”“受害与害人”“知情与责任”等诸多领域;丁的发言涉及到“表象与实质”“精神与物质”“责任与追究”“法制与自由”等诸多领域;戊的发言涉及到“综合与单一”“专责与兼管”“先禁与后罚”“国际与国内”等诸多领域。而每一个角度,也都连通着学生熟悉生活的空间。

如果统观,那2009年这个高考作文题目与前些年考过的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相信自己与听信他人”等等,几乎没有实质差异。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文题目是极其开阔的,我不能,任何人也不能,就是全世界的人合在一起,我们的思维也不能抵达作文题目的边际——吾思维有涯,而文题无涯。用这样的“作文思维观”打开“作文常识观”封闭同学思维的枷锁,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