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7月24日:2009年全国Ⅱ卷详评(三)

(2009-07-24 04:35:40)
标签:

杂谈

         2009年全卷详评(三)

 

选择题目要点

考试目的:迅速判断关键项,获得分数。

备考目的:进一步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

大致步骤: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

②比照——比较选项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比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就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2009年全国Ⅱ卷·57]

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定点型题目]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试题简析]

A.相对应文句: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指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

问题实质是:“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是不是表明“无所谓庄重不庄重”?

B相对应文句: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

问题实质是:“因此”是不是表明“也是同样的道理”?

C.相对应文句: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

问题实质是:“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术才能称作‘经’”是不是表明“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相对应文句: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问题实质是:“简”是不是指“竹简”?

[参考答案]C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散点型题目]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试题简析]

A.相对应文句:《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

  问题实质是:比二尺四寸“短了一半”是不是“一尺二寸”?

B.相对应文句: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书写。即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

  问题实质是:“书写在绢帛上”是不是表明“只能使用六寸的简”并且“很重要”?

C.相对应文句:宽达二尺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

  问题实质是:“或坐或卧,甚至箕踞……庄重性大大降低”是不是表明正襟危坐“很庄重”?

D.相对应文句:以《急救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时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

  问题实质是:“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是不是意味“修养意味较浓”?

[参考答案]B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推断型题目]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试题简析]

A.相对应文句: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

  问题实质是:“官书,大都是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是不是意味“并非所有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相对应文句:《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得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

  问题实质是:“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是不是意味“当初未被当做经书”?

C相对应文句: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问题实质是:“‘袖珍本’‘人性化’”是不是意味“《论语》‘人性化’”?

D.相对应文句: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的习惯

  问题实质是:“小儿学问止《论语》”是不是表明“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参考答案]C

[补充说明]

重要信息显示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干扰作用。由“试题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它的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试题问题”的迷雾,使“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能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能形成简明“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回答“试题题目”主要靠专业知识和能力;回答“实质问题”主要靠语文知识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