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7月10日:想起《闲情赋》

(2009-07-10 20:33:56)
标签:

课间休息

分类: 怀旧

 

2009年07月10日:想起《闲情赋》

 

想起《闲情赋

 

激清者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

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以为愆;

待凤鸟以致词,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恐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

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

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

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

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

悲高树之多阴,慨有时之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

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飚于柔握

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

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陶渊明的《闲情赋》,每次语文课讲到《归去来兮辞》,都要向学生推介,同时还有《五柳先生传》——用陶渊明的“自传”来介绍作者,比讲那些“作家作品”来劲。《归去来兮辞》还是在小学时,练大字时背诵的。当时家里有一本怡亲王手书的《归去来兮辞》字帖,喜欢那字(“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笔势之飘逸,直入我心),也喜欢陶渊明的文笔,边临摹边背了下来。上中学后,课上学了《桃花源记》,课外就读到了《闲情赋》,先是为文辞的典雅贴切所陶醉,可以说是一读成诵.既而为感情之热切真诚所感动,最终为精神之至纯至美而流泪,于是终生难忘——世上幸有陶翁,陶翁幸有此文!

有人称《闲情赋》是陶渊明白璧之瑕,真是迂腐;还有人为陶渊明辩解“别有寄托”,又何必?这倒有点像“作文常识观”和“作文思维观”的分辩。总之学生是听得入迷,也像我当年一样陶醉。当用王洛宾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作比时,学生会忍不住唱起来: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学生一定会记住陶渊明,喜爱陶渊明。他们会到家里书柜里去翻,会跑到图书馆去借……

 

2009年07月10日:想起《闲情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