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6月28日:2009年全国Ⅰ卷详评(十二)
(2009-06-28 23:10:35)
标签:
杂谈 |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题目配备:21.写作(60分)。
写作要点
写作,用文字表达思维——思维是内核,文字是外形。其特征是:
㈠“读”“写”综合,“写”为主“读”为辅;
①审题,用意于启发,不在限制;
②跑题,责任在选材,不在审题;
③选材,写熟悉素材,真情实感。
㈡分值最高,用时间最长,社会影响面最大;
①备考目标,突破55分的分数界线;
②精出时间,保证60分钟以上时间;
③排除干扰,自主按题目要求写作。
㈢主观性最强,没有设答案,只有评分标准。
①完整地理解“考试大纲”;
②写出新意,打动阅卷老师;
③新意的基石正是“守旧”。
一个“细节”,一个“感悟”,是作文成功的两大柱石。以此为基础,写作备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对题目的认识与信心;自我充分有效的准备;㈢构建联想想象的桥梁。
[2009年全国Ⅰ卷·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到。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简析]
这是一则角度丰富的材料作文题目。高考命题组特意撰文对此做出明确解:“生活材料故事复杂一点,会更加贴近自然和贴近人生;作文材料复杂一些,这有利于选择角度的增加,有利于高考作文的多样化。”
这则材料,就包括小兔子、小狗、小龟、小松鼠、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狼、动物管理局、游泳培训班等许多角度,每个对象又都有其各自的言行。题目材料提供了一种寓言化的生活情景,考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其中某一角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好比一位考生去考场,他有许多路径可以选择:步行,可以斜插;骑自行车,可走小路;乘汽车,需走大路;他可以直接去考场;也可以先到河边逗留片刻;先去吃点早点也未为不可;要是坐飞机,就得经过特殊程序了……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好的,也没有哪一条路径是绝对不可以的。考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又好比看一部影片,《非诚勿扰》吧,我们可以关注全剧浪漫缠绵的情节,也可关注那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征婚小品;可以欣赏主角人物,美丽看舒淇,幽默看葛优;也可以欣赏配角人物,范伟风骚的小秘,“一年一次”的车晓,也都一炮走红;可以沉醉于西溪湿地的风雅,也可以沉醉于北海道的风光;可以品味那间填满罪恶的小教堂颇具况时意味,也可以为乌桑那忧郁沧桑的歌声感喟不已。观众可以有各不相同的观赏评说角度。
面对这么众多的角度,为了防止考生跑偏,跑乱,所以特别提示“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说到“立意”的角度,当然有许多。仅就小兔子和小松鼠而言,可以是提倡“因材施教”“发挥特长”,也可以鼓励“超越自我”“弥补特短”。“兔子学游泳”和2006年全国Ⅰ卷“乌鸦模仿老鹰”何其相似乃尔!小兔子学游泳,“他也很可爱呀!”
论说乌鸦成不了老鹰,兔子也学不会游泳,可以;阐明乌鸦模仿老鹰,兔子学习游泳的意义,也未尝不可。这里没有立意“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好与不好”的标准。人,能飞吗?不能!飞,那不是脱离实际的梦想吗?如是,人就将永远不会飞;但是,人类不信这个邪,人说:我们只是没有飞好。在这种激励下,人类终于飞上了蓝天,飞进了太空。人类的飞行能力超过了任何翅膀强劲的鸟类。
看细节,角度就更丰富。仅举一例。“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到。”这是“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的动因吧?这个很蹊跷的细节,不是很有思辨意味吗?兔子被追到河边,所以就要学游泳,这不是很可笑吗?那只狼,可是游泳游得很棒呢。学游泳?干什么?到河里洗干净再喂狼?另外,兔子毕竟没有被抓到,如果为了学习游泳而松懈了奔跑,还没跑到河边就被抓到了,岂不冤枉?或者,兔子到了河边,只是差点被抓到,没被抓到,它怎么逃脱的,这也颇费端详。莫非狼和兔子只是在进行一场“藏猫猫”的游戏?……我们希望学生具备的,正是细察、深思生活(包括反映生活的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这则材料作文不但与2006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目相同,而且与2007年全国Ⅰ卷(孩子被路旁瓜皮滑倒的漫画),2008年全国Ⅱ卷(海滩绿海龟、老鹰、游客的故事)贯通。面对兔子该不该学游泳这件事,各种动物众说纷纭,这又分明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全国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