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6月16日:我看2009年高考作文题(七)

(2009-06-16 23:01:49)
标签:

杂谈

      我看2009年高考作文题(七)

 

由于博文篇幅限制,有两段文字,从前面的文章里删掉了。现在放在这里和明天的博文里,算作附录,也就结束这个话题了。

 

(第壹段)

 

 2005年,我曾在自己一本书的导语里这样调侃当年十七个高考作文题: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Ⅰ卷)——个人经历与社会生活中有多少“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人与事呀! 2005712日,奥委会决定2012年夏季奥运会“花落谁家”,当罗格主席宣布“伦敦”时,全场一片唏嘘,巴黎被淘汰真是“出人意料”,可伦敦中选又的确在“情理之中”。伦敦满城欢庆,第二天却出现连环爆炸案,又是“出人意料”;可再一想,这又在世界诸多矛盾纠葛的“情理之中”。一份报纸,一天新闻,无异于一部“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百科全书。一件事或一个人如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就在现实或历史上有它的“位置与价值”(全国Ⅱ卷),当然就有理由忘记和铭记”(全国Ⅲ卷)了

“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我们面对任何事物当然也就完全可以“安之若素”,但又不能“安于现状”,这不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说‘安’”(北京卷)了吗?

“文化生活对你成长的影响”(上海卷)就更其开阔。这“影响”,可以是懂得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位置与价值”或是“安定”、“安宁”,乃至于其余所有作文命题所包含的任何一种道理。那么当然,这种种“影响”,也全都理所当然地是“留给明天”(天津卷)的一份财富。

“筷子”(重庆卷)要求写一篇说明文,这是一种基础要求,倒是不太适宜海阔天空的“发散”。但是,说说筷子的种类、历史、制作、工艺、使用,或者画一幅小图,就筷子的使用说说物距、力距的力学原理,也都未为不可。

有人批评“自嘲”(重庆卷)这个题目:中学生小小年龄有什么“自嘲”?这种批评一头又栽进“学生自己十几年的亲身经历”,“学生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个人生活”的思想禁闭室。我们的学生是有文化、有见识的知识青年,即便他还不习惯、不善于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自嘲”,他也有熟稔的社会生活或见识积累呀——“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这不是鲁迅先生的“自嘲”吗?“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不是秋白同志的“自嘲”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不是李太白的“自嘲”吗?“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这不是辛稼轩的“自嘲”吗?再推广些,哪个班级、学校、社团、行业、政党和国家不可能或不需要“自嘲”呢?

“凤头猪肚豹尾”(江苏卷),这题目乍看好怪异。但自有“提示语”让它意义豁然——命题当然不仅只是要求写“凤”、“猪”和“豹”。那么,哪篇精彩的文,哪件实在的事,哪位出色的人,不是开头精彩、中间充实、结尾有力的“凤头猪肚豹尾”呢?这个题目与“记一件难忘的事”和“记一位难忘的人”也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呀!

“一件难忘的事”和“一位难忘的人”,当然都是值得“纪念”(广东卷),值得“铭记”的,在现实或历史上有“位置与价值”的。“一枝一叶一世界”(浙江卷)要求谈的是“局部与整体”,“凤头”、“猪肚”、“豹尾”便是“一件难忘的事”或“一位难忘的人”的“一枝一叶”,而这“一件难忘的事”或“一位难忘的人”之所以值得“纪念”,正因为它们无不是在适当的“位置”上体现自身“价值”,这便是“安于”“一枝一叶”的“位置”吧?

具有“双赢的智慧”(山东卷),自然值得“纪念”和“铭记”,它可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也自会有它的“位置与价值”,唯有“双赢”,才可能有真正的“长治久安”,这种“智慧”可能来自“文化生活对你成长的影响”,当然也有“留给明天”的“价值”。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湖北卷)是唯一的材料命题,但也是开放性的题目。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可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可能来自“双赢的智慧”,也必然获得一种“安然”。

“跑的体验”(湖南卷),每个考生都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和认识积累。古今中外,没有“跑的体验”的人,倒也“凤毛麟角”。班组、学校、社团、政党、国家也都有“跑的体验”啊,这种种体验多么值得“纪念”,值得“铭记”呀!刘翔一跑,跑出了中国人在世界的“位置与价值”;王军霞在万米跑道上,跑出了“凤头猪肚豹尾”的史诗;西部发展,与东部并肩跑出了“双赢的智慧”;而藏羚一跑,却牵动着舆论与良知的多少“安”或不“安”……

对于“脸”(江西卷)与“纪念”、“铭记”、“安宁”的关系,还用说吗?镜中我的脸,面前你的脸,梦中他的脸,忆中难以胜数的脸。不唯人皆有脸,动物、植物也各有其脸。形象的脸,抽象的脸,真实的脸,想象的脸,满大街明星代言的“脸”。门有门楣,家有家风,人有尊严,国有国格——这不也都是“脸”吗?

网上有人批评“今年花胜去年红”(辽宁卷),说是强迫学生唱“今胜于昔”的赞歌。“歌德”原本未尝不好,更何况这个标题出自欧阳修的一首“浪淘沙”词:“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歌德”之说已是欧词一派惆怅中翻出的新意。再者,“花胜去年红”,也还可以引出“花而不实”的反思。自己脑袋灌了灰浆,反责人家教条,唉!至于“今年花胜去年红”的“纪念”“铭记”“留给明天”的意义等等,我想,谁都明白。究其实质,古往今来,任何一件进步事物,任何一位上进人物,无不是“今年花胜去年红”:米卢“快乐足球”的“尝试”,使中国足球“今年花胜去年红”;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物理学“今年花胜去年红”,苏东坡开创了豪放派——或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曰“心灵的选择”——,使中华词坛“今年花胜去年红”……不用我说了,好吗?

最后说到了给出两个图形的“圆形(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与星形(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福建卷),表面一看,别开生面;其实也就是两种属性不同的事物。“位置”是“星形”,“价值”就是“圆形”。“意料之外”是“星形”,“情理之中”就是“圆形”。“圆形”可以是“安稳”,也可以是“安于现状”;“星形”可以是不“安”,也可以是不“安于现状”。如果“凤头”、“豹尾”是“星形”,那么“猪肚”就是“圆形”……这个题目和2004年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也几乎毫无二致。

当然,我不是在调侃高考作文题目,众多的作文题目在生活发展延伸的长河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贯通,本在情理之中。我调侃的是“作文常识观”孤立地看待这些题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