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8日: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十八①)
(2009-05-18 00:43:20)
标签:
杂谈 |
选择题目要点
[备考标准]逐项做比较判断,强化聚焦重要信息的意识。
[考场方针]迅速判断关键项,无需对所有选项逐一比较。
[解题过程]
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②对照——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③判定——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例1·2007年北京卷·14]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D.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解题过程]
A.核心能力与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和利益无关。
[对应文句]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才能不断催生新产品、开辟新市场
[实质问题]“提供”是不是“无关”?[否]
B.核心能力不是指个人能力,而是指公司独有的技术。
[对应文句]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
[实质问题]“不是”是不是“是”?[否]
C.核心能力被竞争对手复制的可能性很大。
[对应文句]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
[实质问题]“难以”是不是“可能性很大”?[否]
D.核心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应文句]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也不是公司内部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的能力,而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公司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
[实质问题]“集体学习、运作的结果”的是不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是]
[补充说明]“重要信息”显示着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着干扰的作用。由题目和选项的“自然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这一“自觉意识”的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自然问题”的迷雾,使“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可以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可以形成简明的“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高考可能考的题目。
回答“自然题目”主要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回答“实质问题”则主要靠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一般的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