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5月15日: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十五)

(2009-05-15 22:46:44)
标签:

杂谈

 

       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十五

 

简答题目要点

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

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

③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顾及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④备考复习中,不要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要确切,作答要尽量做到流畅、完美。

[1·2007年北京卷·1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评分答案]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备考答案]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补充说明]⑴题目所问“劳作过程”,就是“形象意境”这一“重点”;“怎样具体表现出来”,就是“语言技巧”这一“起点”。这是一道由“起点”到“重点”的题目,当然要由聚焦关键词语入手。其实,关注“劳动过程”也离不开其中体现的“思想感情”,也还要到达“终点”。

⑵有人可能会疑惑:“备考答案”如此长,学生在考场上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请注意,这是“备考答案”;至于 67日考场上,能答出“评分答案”,我们也就很满意了。或问:那还要这“备考答案”做甚?请您再回头看看引言。

[2·2007年北京卷·1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评分答案]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备考答案]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补充说明]⑴题目所问“景象”,就是“形象意境”这一“重点”。要进行“描述”,就需要关注“语言技巧”,也必然渗透着“思想感情”,

⑵题目说“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这是对“芣苢”这首诗歌写法的一种揭示,也似乎是对鉴赏的一种提示。那我们不妨也反复吟咏,吟咏中展开想象。贴近“理解”的“鉴赏”,想象得平实一点;靠向“浪漫”的“鉴赏”,想象更张扬一些。这里按题目“概括描述”的要求,做适度的鉴赏。

[3·2008年北京卷·1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评分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备考答案]肝胆:报国的忠肝义胆,借代的写法,指代驱逐清兵,恢复故国的心志。阅:见证,拟人的写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且把自己这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表达了作者在抗清复国无望中,矢志无愧于天地民族,将浩然正气流传后世的坚贞之情。

[补充说明]第一问就“语言技巧”提问,实际上也体现着“形象意境”,渗透着“思想感情”。第二问就“思想感情”提问,当然需要有“语言技巧”入手,经由“形象意境”思考回答。

题目问及“思想感情”,超出了北京市《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试说明·古典诗词”中,是没有“思想感情”这项内容的。题目没有错,“诗言志”,诗歌鉴赏应该涉及“思想感情”,是《考试说明》有所疏漏。

[4·2008年北京卷·12]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评分答案]⑴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⑵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备考答案]顾炎武的这首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⑵简要分析:顾炎武的这首《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惊觉秋老,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诗人将满腔块垒,诉诸这些交织的形象,熔铸成一首节奏铿锵的五言律诗,展现出沉郁苍凉,悲壮凝重的风格特征。

[补充说明]⑴题目所问的“风格特征”,是由诗歌整体,即“语言技巧”、“形象意境”、“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简要分析也应关注“起点”,经由“重点”,到达“终点”。

⑵“备考答案”应该在语言上作适当斟酌,其目的不只在于“诗歌鉴赏”,还在于“写作”。顺便说一下,“评分答案”中,“融铸”一词有一个字错了吧?是“熔铸”,还是“融注”?放在全国卷的作文里,是要扣一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