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5月08日: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九)

(2009-05-08 00:19:22)
标签:

杂谈

                  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示例(九)

 

8.文言句意的理

句中省略要点

①考查范围并不只是一般意义的省略句式,而是句中省略;

②考查的实质不是文言句式,而是理解相关文意的切入点;

③考试中要以疏通文意为先导,快速判断省略的一处错误;

④备考复习中,要致力把握文意,无须做句式知识的梳理。

句意理解要点

①考查范围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所用材料多为Ⅰ卷文言选句;

②考查的实质是理解文言文,重点是语句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考试中,快速理解句意,对照题目的理解;聚焦疑点比较思辨;

④备考复习中,要坚持直译为主,将每个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

[1·2007年北京卷·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备考标准]⑴结合相关内容,读懂并直译题目给出的语句。

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没有法律,是不能够治理国家的;不懂得礼义,是不能够推行法律的

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言辞具有文采,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

非可刑而不刑也——不是可以动用刑罚而不去处置他

⑵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补上括号中的文字,对照译文,明确对应点,确切判断。

A.则,表顺承——译句“那么”,表顺承,符合;B.故,表结果——译句,前后并列,不符合;C.此,指代——译句,“这”,符合;D.之,代词——译句,“他”,符合。

[考场方针]⑴结合上下文,快速疏通文意,明确对应点,确切判断。

⑵避难就易,逐次排除、筛选,没有把握的,先放过;找到题目要求的一项,即告结束。例如:如能认定B项补上“故”就不符合原文意思,认定了答案是B项,那么CD两项就可以不再看了。

[2·2008年北京卷·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备考标准]⑴结合相关内容,读懂并直译题目给出的语句。

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颍川从此把(相互告发)当成习俗,百姓之间大多结有仇恨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里弄街道出了特殊的事,官吏就会听到知晓

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有一个骑吏晚到,(韩延寿)命令功曹拟议处罚并且告白众人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因敬爱父亲而被处罚,该不会亏损根本的道德规范吧

⑵用自己的直译对照题目给出的“理解”,聚焦于差异点进行比较:一致的表明“理解”符合文意;不一致的表明“理解”不符合文意D项将“大化”理解为“吃亏太大”,不符合文意

[考场方针]⑴在心里直译,对照题目给出的“理解”,标出疑点;再对疑点,逐一排查,确定“不符合文意”的一处“硬伤”。

   ⑵避难就易,逐次排除、筛选,没有把握的,先放过;找到题目要求的一项,即告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