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1日: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提纲(十)
(2009-04-21 23:52:35)
标签:
杂谈 |
北京卷高考语文备考提纲(十)
我们看一道2007年的题目。同样为了对照更直观些,这里也分别在选项和文句中做了标注。下划线的词语,用于将选项在文本中“定位”;框定的词语是用来相互“对照”的重要信息。
[简析]四个选项对应的文句分别是:
[A]一个公司凭借核心能力才能持续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B]所谓“核心能力”,不是公司独有的某种技术或工艺
[C]核心能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本源性的,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
[D]所谓“核心能力”……是指公司整合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技术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答案是D。排除了专业性二级信息的干扰,明确了题目指问的实际内容,正误同样变得如此鲜明。
[A]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
选项中关键性重要信息(用于定位的“关键”):“先验”;文本中照应性的重要信息:“先验”。文本说“不能”,选项说“应该”。这里涉及一点逻辑推断——“不能”的当然不“应该”。
[B]爱因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选项中关键性重要信息:“理论物理学”;文本中照应性的重要信息:“理论物理学”。文本说“爱因斯坦认为”是“指导原则”,选项说的“指导原则”是“文意”——“不过”,表明“文意”对“爱因斯坦”的意思持某种保留意见。
[C]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选项中关键性重要信息:“美和真”;文本中照应性的重要信息:“真和美”。文本说“总是尽力”,选项说“有时是可以”。这里涉及一点逻辑推断——正因为“有时是可以”,所以外尔“总是尽力”。文章是同意外尔的意思的。
[D]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
选项中关键性重要信息:“实验和时间考验”;文本中照应性的重要信息:“实验的考验”“时间的考验”。文本说“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选项没有了假设条件,变成了“才是美的”。这里又涉及一点逻辑推断——这个假设条件是不能去掉的。
四个选项都要求“逻辑推断”,都转了一个小弯。这当然要求考生的一定的能力积累,这一点逻辑能力同学其实并不欠缺。如果原来具备的逻辑能力不能被调动成为判断能力,是因为缺少“确认、整合”的意识或前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