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24日: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五)
(2009-03-24 20:04:58)
标签:
杂谈 |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五)
北京
(续前)
[例文]
这是一个太古老的童话。
从前有一个鸭妈妈,她生了四只蛋。她细心地孵着它们,希望小鸭宝宝尽快出世。
一天,蛋壳终于被敲碎了,小鸭们一个个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她们都是那么的可爱!鸭妈妈满心欢喜地看着鸭宝宝们。
“一、二、三----”“咦?怎么还缺一只?”鸭妈妈回头看了看,终于找到了那只硕大无比的蛋。“怎么回事?”正当鸭妈妈疑惑的时候,蛋壳被击碎了,只见一只小东西爬了出来。鸭妈妈一看,差点没昏过去。“这怎么可能是我的孩子呢?”她大叫着。
“我……”那只丑陋的小鸭被吓住了,连一声“妈妈”都没敢叫出口。
从那天起,村子里多了三只可爱的小天使和一个没有人喜欢的不受欢迎的小讨厌鬼。鸭妈妈对小鸭的三个姐姐很好,但对她----“哼,你在最后走,离我们远一点,别对其他人说我是你妈妈!”“可是----”小鸭没敢继续说下去,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想:那谁是我的妈妈呢?
小鸭从未见过妈妈的笑脸,从未吃过新捕到的鲜嫩的小鱼,从未睡过姐姐们睡的温暖的小床。“难道就因为我长得丑吗?”小鸭不禁黯然落泪。
有一次,鸭妈妈带着孩子们到河中学游泳。可是刚一下水,小鸭就觉得不舒服。她大叫着:“妈妈,妈妈帮帮我!快来帮帮我!”可是妈妈只顾着其他姐姐,丝毫没有理睬她。小鸭再也叫不出声音来了,她呛了好几口水,最后艰难地爬上了岸。
当晚,鸭妈妈惊奇地发现平日总是哭哭啼啼叫妈妈的小鸭竟然没有了声音。“哎----”她并没有再注意。
第二天,在一个角落里,人们发现了已经死去的小鸭----她的脸上,还有着两行泪水。
“咦?怎么回事?”一只年老的乌鸦飞了过来尖叫着,“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啊!怎么回事呢?”
“她没有得到一点爱,心里没有温暖的感觉,怎么会变成那么美丽的天鹅呢?”一只松鼠摇着头叹息。
原来----生命的瓦解竟然可以是这么的轻易。
[简评] 习惯认识的形成,可能有历史渊源,也可能有现实原因;在某一时期,或从某一角度,可能很有道理,甚至被认为是真理;但在另一时期,或从另一角度,也势必存在某种局限,甚至会成为前进的障碍。标新立异的超越,符合客观规律,顺应客观实际,具有广阔前景。由“近墨者黑”,到“近墨者未必黑”;由“老马识途”,到“老马也需识新途”;由“开卷有益”,到“开卷未必有益”;由“人多力量大”,到“人多团结力量大”等等,都是为人熟知的标新超越的实例,都给人一种全新的启迪。不计其数的辩论题目,反方观点就是对正方观点的标新超越,反之亦然。从另一方面看,习惯认识之所以为人们认可,以至成为习惯,总有在一定时期、一定角度、一定条件下合理的因素。所以,观点上的标新超越,必须要转化时空、变换角度、更改条件。
为人们熟知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童话故事,强调主观努力对成才的重要性,自有它的道理;这一篇新童话《生命的瓦解》,变换角度,强调客观环境对成才的重要性,同样有它的道理,而且在现今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机制下,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尤其可贵的是,这篇童话的作者,在全文大部分篇幅中,不动声色地推衍故事,积累条件,直到丑小鸭悲惨的死后,才由“一只年老的乌鸦飞了过来尖叫着”提出与习惯认识针锋相对的问题:“故事的结尾应该是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啊!怎么回事呢?” 并马上水到渠成地变换角度,提出全新的观点:“她没有得到一点爱,心里没有温暖的感觉,怎么会变成那么美丽的天鹅呢?”随即“更上一层楼”,用具有普遍意义的至理名言“原来----生命的瓦解竟然可以是这么的轻易”画龙点睛,结束全篇,实现了完整的标新超越。相信,丑小鸭惨死的故事,定能振聋发聩,并将长久萦浮于读者脑际,引发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