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3月23日: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四)

(2009-03-23 12:04:48)
标签:

杂谈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四)

北京    王大绩

(续前)

[文题] 事情发生在李素丽工作的车厢里。

一次,一个小伙子在车厢的地上吐了口痰,前门售票员请小伙子把痰擦掉,小伙子梗着脖子就是不擦,眼看一场架就要吵起来。这时李素丽走过来,对小伙子说:“您看,我们这车天天打扫,您得尊重我们的劳动。再说,随地吐痰对您的健康也不利啊。”说完,她就蹲下去擦痰。

车厢里一下静了下来,静得连彼此的呼吸都听得见。乘客门都静静的注视着李素丽把地板上的痰擦干净,又注视着她回到自己的售票台去。

吐痰的小伙子脸红了。那趟车,直到终点,再没有一个乘客在车厢里扔下哪怕一片纸屑。

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读后感。                          [1997年北京市高中毕业会考题]

[例一]                         金灿灿的“您”字(片段)

“您”,是包含敬意的尊称。面对随地吐痰还挺蛮横的小伙子,李素丽连用了三个“您”字。“您看,我们这车天天打扫”——一个“您”字,提醒小伙子珍爱清洁的环境。“您得尊重我们的劳动”——又一个“您”字,呼唤小伙子对他人的尊重;“再说,随地吐痰对您的健康也不利呀”——第三个“您”字,揭示出尊重他人才是尊重自己的哲理。对一个不讲文明的人,为什么这样敬重?看来李素丽深信小伙子内心深处的良知:若要他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他人。李素丽把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锻铸成三个金灿灿的“您”字,用来敲击小伙子被粗俗蒙蔽的心扉。这是三个金灿灿的“您”字啊![这一命题材料,会引出两个思维模式。一是谈精神文明,一是谈身教重于言教。这两个模式,在材料中都有确切依据,如果不陷入泛泛而谈,也未尝不可;但若有超越之志,就有些不足。“精神文明”的模式,大约来自社会生活中的需求和宣传。“身教重于言教”的模式,则更多地来自材料。李素丽“蹲下去擦痰”的举动,的确惊世骇俗,引人关注;可再一细察,李素丽可并不是那种唯唯诺诺,只知蹲下去给别人擦痰的人。她既是在维护精神文明,又是在维护司售人员的尊严。李素丽眼里不揉砂子,擦痰之前,李素丽还说了一番话。这番话不卑不亢,说得实在精彩。它之所以未被多数人所关注,只是因为被遮蔽在擦痰之举的光辉之下了。别人忽视了,我来关注,就开拓了超越的局面。]

[例二]                         美丽的世界不是梦(片段)

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痰迹。长城城头乱笔涂鸦是痰迹,玷污着古代文明;青青山峦偷砍滥伐是痰迹,破坏着生态环境;公款吃喝、偷税漏税也是痰迹,败坏着社会风气,阻碍着经济发展。在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提倡李素丽精神,用自己洁净的心灵、清正的行为,揩去这些痰迹。虽然擦去这些痰迹,比擦掉车厢地板上的痰迹困难得多,但只要我们都怀有李素丽那样一颗美丽的心,我们便一定会拥有无数人梦中的那个美丽的世界。[由具体材料引发广阔联想,并且升华为抽象哲理,这是让人从外到内愉悦的超越。世上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具有关联性,并被统辖在一定的道理和规律之中,这就为展开联想和实现升华,从客观上提供了根据。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联想是依合理次序展开的:“长城城头乱笔涂鸦”,是最贴近“痰迹”的联想;“青青山峦偷砍滥伐”荡开一些,与“痰迹”远了一些,相比之下也抽象了一些;到了“公款吃喝、偷税漏税”,则将联想展得更远,更抽象一些,因而具有了更广阔的现实意义。这一组联想,每展开一层,都对其之所以为痰迹做出解释:或“玷污着古代文明”,或“破坏着生态环境”,或“败坏着社会风气,阻碍着经济发展”。依次展开,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恰当解释,以有助于读者接受。这一组联想,既以有力的论据支撑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痰迹”这一论断,又用充分的事实开启了“我们更应该提倡李素丽精神,用自己洁净的心灵、清正的行为,揩去这些痰迹”的号召。超越只有在殚精竭虑的思维中实现啊!]

[例三]                             磁石与场波(片段)

一辆人们匆匆聚散的公共汽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李素丽就在这十米车厢的小小社会中建功立业,她建立的是精神文明的瑰伟大业。“车厢里一下静了下来”,“乘客们静静地注视着李素丽把地板上的痰擦干净”——李素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注视的目光。这注视中有孩子们渴求真知的目光吧?他们将把这真、善、美的造型作为涉步人生的高标。这目光中有老人惊异赞叹的目光吧?他们将一扫“世风日下”的积郁,而重新透过明亮的车窗看到湛蓝的天空和欢乐的人流。这就是李素丽营造的“场”。在这里,恶行受到抑制,善心和爱心被激扬。李素丽的1333号走在首都北京的街道,把精神文明的“场波”播向四面八方。[这个片段中有对公共汽车的抽象:“一辆人们匆匆聚散的公共汽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有对李素丽平凡工作的提升:“李素丽就在这十米车厢的小小社会中建功立业,她建立的是精神文明的瑰伟大业”----这些都是超越。更需要一提的是,这个作文片段还从另一个方向换角度实现了超越。我们不妨让自己设身处地:在李素丽的十米车厢中,当别人关注正反双方----李素丽和吐痰的小伙子时,我们可以放眼看一看满车乘客,可以设想擦痰之举在他们中间引发的反响。作者就是这样以材料为依据展开想象的。看来,和联想一样,想象也是实现超越的有力翅膀。当然,对散漫的想象也需要精选,在文段中,作者从乘客中精选了老人和孩子,既合情合理又颇富浪漫地想象他们的神情和心理。正是典型性、合理性、抒情性使想象张开了有力的翅膀,实现了创造性的超越。]

[例四]                     不讲公德便是损害自己(片段)

随地吐痰是危害他人的举止,是不讲社会公德的劣行;可李素丽向小伙子强调的却是“对您的健康也不利呀!”她是巧言虚饰吗?不,蹲下身去擦痰迹是实实在在的举动。她是虚伪做作吗?不,车厢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证明着她的真诚——只有最真诚实在的言行才能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是呀,“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口号提得多么好呀!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坐标系上的一个点,每个人都在社会的网络上有一个相应的位置。你要损害这个体系,这个网络吗?那你便也是损害自己——这,就是李素丽用言语和行动宣讲的朴素真理,不只是对吐痰的小伙子,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这一片段以阐释哲理立意,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层层剖析,从而在思维的深度上实现了超越。]

[例五]                        用文明唤醒文明(片段)

有这样一个大家熟知的寓言:北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把行人的外套脱下来。风呼啸起来,可风越大,行人的外套裹得越紧;而太阳从容地升上天空,把融融暖意罩在行人身上。不一会儿,行人就面色红润,自动脱下了外套。我想,在李素丽暖意融融的规劝下,在李素丽从容擦痰的举止前,吐痰的小伙子也该面泛羞愧的红润吧?车厢里静得听不见呼吸,小伙子已垂下了他那梗着的脖子,自动脱下了因逆反而紧裹的“外套”——这件不文明、不光彩的外套他再也不会去穿了。是的,温和将带来和谐,文明才能唤醒文明。[由命题给出的现实材料,联想到“大家熟知的寓言”,从而使命题材料包含的启示更富形象的启示性,这是由此及彼的联想超越;再对吐痰小伙子可能的反应展开想象,这是由实而虚的想象超越;最后得出结论:“是的,温和将带来和谐,文明才能唤醒文明”,这是由浅入深的概括超越。所有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简评]这五篇作文出自一位作者之手,尽管只摘录了片段,但仍然显示出发散性思维、发散性超越的特殊光彩。生活比这则命题材料更丰富多彩、绮丽多姿,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无疑是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