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9日:语言表达题的要点及其辐射意义(一)
(2009-02-09 20:54:38)
标签:
杂谈 |
语言表达题的要点及其辐射意义(一)
北京
制约语文高考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语文科学化的观念及做法。语文不是与其他学科等同的科学,承认语文不是科学才是科学的态度。其他学科或为自然科学,或为社会科学,科学的特征就是分门别类。以母语为载体的高考语文试题,考查的根本是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各种题目类型只是外在形式。如果我们只是依从题目的外在形式,分门别类、单打独斗;而不注重它们的内在关联,不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就难有语文备考效率与效果的优化。
语文能力说到底就是“吸纳”和“释放”能力的综合。所谓“吸纳”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理解、吸收、判断、鉴赏、评价的能力,语文学习中的“听”和“读”就是在训练“吸纳”能力;所谓“释放”能力,就是应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见解、主张的能力,“说”和“写”就是在训练“释放”能力。限于高考特定的条件,语文试卷只能以“读”和“写”为考查对象,其核心便是“阅读”与“写作”。处于“阅读”、“写作”之间的“语言表达题”赋分尽管只有十几分,但“战略地位”不可轻忽。“语言表达题”的性质决定它兼有考查“吸纳”、“释放”的双重功能。据此可以推想,我们如果在备考中抓好“语言表达题”,就可以辐射“阅读”和“写作”的广阔领域,从而使备考有了内在关联,提高了效率。
语言表达题,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四种形式。其主要特征和辐射效果可做下概括:
题目类别 |
形式特征 |
辐射领域 |
压缩语段 |
材料较长,扩展为短 |
阅读 |
扩展语句 |
材料较短,压缩为长 |
写作 |
仿用句式 |
保留形式,改换内容 |
写作 |
变换句式 |
保留内容,改换形式 |
阅读 |
压缩语段和扩展语句,为一个方面互为逆向的两种形式;仿用句式和变换句式,为另一个方面互为逆向的两种形式。
下面让我们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一、压缩语段:材料较长,压缩为短,在备考训练中辐射阅读领域
压缩语段的题目,分两种类型。一种有特定信息指向,一种无特定信息指向。无论哪种类型,关键点都是筛掉二级信息,保留一级信息。
[例1]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简析]题目有三项要求:①压缩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②不出现具体时间;③不超过35个字。其中第①条是“特定信息指向”,“地宫开启过程”是提取一级信息的标准。例如:“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一句。属于“地宫开启过程”的一级信息是“将压地宫洞口的巨石移开”,而“考古人员”、“750公斤重”则是专业性的二级信息。再例如“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 30分盖板绘图完毕”一句。“清理”、“绘图”属一级信息。这两个步骤,对于其他开启过程可能并非必须,而对于“地宫开启过程”则必不可少。
如此,保留的一级信息是:将地宫口的巨石移开,露出盖板。盖板清理绘图,撬开盖板。翻开盖板,地宫口打开。
进一步整理,得出答案:将地宫口的巨石移开,露出盖板。盖板清理绘图,撬开盖板。翻开盖板,地宫口打开。
[例2]用不超过20字概括主要内容。
2004年12月5日10时50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I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SARS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的潜力。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
[简析]这道题目只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没有特定信息指向。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总”语段。筛掉专业性的二级信息,提取出概括性的一级信息:我国自主研制的SARS灭活疫苗I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I期临床试验的SARS疫苗。
再根据“不超过20字”的要求,二次提取,得出答案:我国SARS灭活疫苗的研制步入世界前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