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打开精英之门
解淑萍
我是一名记者,抓住教育热点是我的工作。当我看到2007年八中超常教育实验班的高考成绩时,我深感吃惊。才十四五岁的孩子,去到大学里生活,能适应得了吗?
我来到了北京八中,采访了几个少儿班的学生,他们说根本不担心大学生活,他们确实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他们该学的都学了,顶多就是看着比他们大四岁的大学生们谈着恋爱,他们年纪小还不适合谈,这个等他们慢慢长大,恋爱这一课是落不下的,除此之外,他们说没有感觉哪一点比大他们四岁的大学生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智力虽然超常,但他们在非智力方面也超常,他们比智力一般的孩子更调皮更能耍把戏点子更多。在实验班的四年里,他们的情商、财商、意志、自信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方面的成长。他们不是高分低能的学生。
在采访中,我得以认识了北京八中超常实验班的负责人赵大恒老师。赵老师从教37年,光是在少儿班就教了19年,他谈到他怎样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怎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面对困难时候应该怎么办等等好的教育方法。更令我惊喜的是,他的女儿被教练带到美国打排球,后来在教练离职的情况下,她竟然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一边学习英语一边打工,顺利读完大学取得绿卡留在了美国。
“教育的本质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有多聪明,而是要引导学生成为有智慧的人。”赵老师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我是非常赞成的,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的中学时代结束于1996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1年了。我中学时代的记忆是灰色的,那时的我是自卑的,我将那时的自卑归咎为遇到一个不好的老师。
我属于中规中矩的女生,长相一般,行为举止一般,学习也一般。初四那年,有一次物理测验,我考了个不及格。物理老师让所有不及格的同学拿着自己的试卷在班里走来走去,这就是“游班”了。然后叫起一个坐在位子上旁观的同学念出这些试卷上的分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咬着嘴唇努力憋着才没让它掉下来。
下课后,我跑到校园边上的小树林里大哭了一场。就是那个时候,自卑开始在我的心里渐渐滋生。有的时候考试考得不好,又恰巧停了电,我点起蜡烛的时候,我就会拿蜡烛烧我的手指,我想刺激自己努力学习,虽然方法非常极端。之后我还是很努力地学习物理,物理成绩也有所提高。可要命的是,老师们时不时地吓唬我们,说高中生活比现在更可怕,竞争更激烈。这些话我都听进去了,也记住了,我对继续读书产生了恐惧心理。
其实,我的学习不至于那么差,考高中应该没问题的,但也许是被老师吓怕了,初中毕业,我抱着“不读书就未必会饿死”的想法执意没有参加中考,更不用说高考了。
我开始了打工生活。四年后,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多梦季节》得以出版,我得以来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得以留在北京。我写小说,写书,给杂志撰文,闲时旅游,讲课,这样的生活,我是喜欢的。
很多人说,你运气真好,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我笑了。谁会想到,最初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住过地下室,打过一个月只挣五百块钱的工,穷到恨不得把一个钢蹦掰成两个钢蹦花……还好,我从那段艰难的日子里走了出来。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成长为今天的我。我跟大家分享七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不服输。初中毕业时,我拿到毕业合影,收拾了自己的铺盖卷。离开学校时,我回头看了一眼校园,对着照片上的同学发誓似的说:十年以后,我一定不比你们差。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饭店打工,月工资180元。有一次我端菜的时候,正好大厨端着锅转身,“哗啦——”滚烫的羊肉汤洒在我胳膊上。我尖叫着跳开,胳膊起了一大片泡。大厨却丝毫没有歉意地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就烫了一下嘛,抹点醋就好了。”
我觉得世界是如此不公平,但是我对自己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段生活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我换了工作,到一家饼屋做事。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下班,日子过得很忙碌。再后来我开了个小店,成了个小老板,在当地生活得有滋有味,还因为小店上了当地的电视台。
“十年以后,我一定不比你们差。”“这段生活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这些话,其实就是说给自己听的。那时我也没仔细想过我要怎么样,但是,我的斗志存在,我的不服输的劲存在,我有那颗心去做那个事,这才会使我在遇到很多困难时都没有退缩。
第二个关键词,坚持。别人上高中的三年,我用来打工体验生活了,还深入到校园了解高中生的生活:当时一个班里能考上大学的也就那么几个,大多数人落得榜来,为了能榜上有名,高中生们朝五晚十还不够,夜里十二点还在点灯熬夜的大有人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龙把上大学看成孩子的惟一出路,老师更紧捧升学率这个饭碗中的饭碗,于是压力源源不断地施加在学生们身上,真的如我的同学说得那样,高中的学生果然活得都没有个人样。我不知道该不该为自己庆幸?!
尽管后来成了个小老板,但是我知道,我的人生不能因为没有上过高中而就此糊弄着过活,我要改变我的命运。我开始忙里偷闲地写小说,尽管不知道写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尽管每天的工作都要忙到一躺到床上就想睡过去,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写出了反映高中生活的长篇小说《多梦季节》。幸运的是,我用4年时间写出的长篇小说《多梦季节》于2000年元旦出版。
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穆在1830年发现了元素钒。对这一重大的发现,他以轻松风趣的科学童话般的语调写道:在宇宙的极光角,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懒得动,等着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个来宾敲过一次就走了。
她急忙打开窗子张望,是谁家的冒失鬼呀?
她自言自语说:“啊,一定是维勒!”如果他再敲一下,维勒不就见到女神了吗?
过了几天,又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响,继续敲下去,女神开了门,是塞夫斯特穆,他们相见了。元素钒便应运而生。
这是塞夫斯特穆写给另一位科学家维勒信中的一段话。也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元素钒是塞夫斯特穆发现的,而不是维勒发现的。
只要你坚持,相信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有的时候只差一步!
第三个关键词,选择。《多梦季节》改变了我的人生。之后,我迅速结束了我的小店,虽然小店当时每月的营业额并不算少,在我所在的小城,我的收入应该算高的了。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要为我的人生重新选择了。在出版社和作协的推荐下,我来到北京鲁迅文学院读书了。当时其实也是迷茫的,不知道读完了书会怎么样,是继续写小说,还是找工作?或者回到我原来所在的小城市?我的北上就意味着我放弃原来相对优越的生活。但我还是选择了北京。
《易经》中有一句话叫“动则得咎”,就是说只要你选择做事情,就会有得失。选择“动”,其实就是对自我的挑战,在“动”的过程中,我们的人生体验得到了丰富,我们的意志得到了锻炼,对未来的困难才会无所畏惧。
我们的人生往往会有无数条路等你去选择,懂得在某一个阶段应该放弃什么,懂得舍弃眼前的利益而谋求更大发展的人,懂得继续向前走的人,才是一个智慧的人。
第四个关键词,目标。翻起以前写的日记,发现原来我一直都在为自己计划,给自己定目标:
16岁,我的目标是用四年时间,写一本书,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还要尽可能地在小城市生活得顺心一些,做自己的小老板;20岁时我列了我的十年计划,什么时候出哪本书,什么时候买房子;25岁时,我及时调整了我的目标和计划,因为我的十年计划提前完成了。我重新定了我25岁到30岁的目标,争取写一两本好书,得几个奖,生活得快乐一些。当初定目标的时候,都是把它们当成鞭策自己的动力,有了这些动力然后不停地努力。可喜的是,我的目标都实现了,《精英之门》的出版,2007年度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的获得。我完全按照当年我的计划在过我的人生,并且远远超过了当年计划的速度。所以,给自己列计划,做自己的预言家,督促自己朝着目标迈进是一个非常有效,只要用心,目标就肯定能够达到。
作家保罗·科贺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书中说:“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的忙。”
对自己的目标,难免会有人说三道四。我妈妈说过这样一句话:总想着兔子叫就不用种豆子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兔子叫的时候,就说明它会吃地里的豆子,如果你总想着它在叫,总担心它会吃了豆子,你这豆子就永远不种了?这句话,一直在我心里,让我在以后的人生的其他决定中坚持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只要方向是对的,只要努力,总会到达那个地方。
因为我不相信人这一生经历过一次挫折就永远不能翻身,我就给自己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解小邪。当所有的人认为你能跑一千米的时候,你跑了两千米,你超越了自己,这就是超常。所以,成功并不难,难的是你一直朝着它的方向努力。
第五个关键词:好心态。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我曾经委托一个朋友介绍我到南方某家著名杂志社工作,但是老总以我没有工作经验而拒绝了。我想,那好吧,考验我的时候到了。那以后,我琢磨杂志的定位,找选题。这都是我自愿做的,没有人要求过我什么。
我的稿子在那家杂志上接二连三的刊出来。三年后的一天,杂志社的老总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北京了,说她想见我一面,想请我南下帮她做杂志。三年来我努力采访,写稿,我得到了稿费,解决了我在北京的生计问题,但得到杂志社老总的肯定,才是我想要的。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很精彩。80后创智赢家冠军陈曦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从零变成100万,而是从零变成100万,到那个高点之后,从100万变成零,然后再从零变成100万。
我们周围很多人接受不了一些事故的变迁,接受不了职业的改变,而一蹶不振。实际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无论何时,我们的人生都才刚刚开始。我觉得经得起打磨的人生,才算是成功的人生。你们认为呢?
第六个关键词:好习惯。好习惯是助人成功的台阶。我所知的很多名人、政治家都有很多好的习惯。
好习惯也让我受益。每天清晨和傍晚,围着小区跑两圈,大约一共四千米。这已成为我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跑步中深有体会的是:人生其实就像是马拉松比赛,不在于你跑得多快,而在于你跑得稳不稳,那些一开始就求快的,未必比你早到终点。
我的另一个好习惯是打电话之前一定要先洗过脸和刷过牙,让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很多人问,为什么?六年前,我在一家外企上班,负责公司里市场竞争情报的培训、SPSS培训等一些培训项目。起初,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打过电话去,对方就拒绝了我。后来,我的上司告诉我,打话之前先要调整好自己的表情,要微笑对着电话,就像电话那头的人在你面前一样,说话时候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善。我每天对着镜子练微笑。后来我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我刚刚刷完牙洗完脸,我跟电话那头的人说话的时候就会感觉精神状况特别好。先给自己一个好的形象,再把自己的精神状态传达给对方。这样做的结果是,我每个月都会超额完成公司的任务。
这个好习惯我一直沿袭到现在。
第七个关键词:感恩。长大后的我常常会想:如果没有当年的“游班”,我就会按部就班地上高中、上大学,然后工作,我也就不会有那么丰富的经历,也不会写出《多梦季节》;如果没有那段在饭店打工的生活,我也不会那么迫切地想要改变自己,如果没有那位老总的拒绝,我可能不会那么努力发愤,不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让杂志社认可……
我能走到今天,跟这一路上遭遇的挫折是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我已长大,才懂得要多记得别人的好,也才会对昨天的一切说感恩。我也更能体会到,崎岖的生活道路和艰难困苦的环境,往往更能使一个坚强的人充分体现出他们自身的存在价值。只有强者,才能在磨难和挫折中继续生存,才有勇气去迎接困难的挑战,才有毅力去战胜逆境和获取新的成功。文章引用自:
因为有了自己的这些经历,所以当我面对赵老师时,我可以坦然地谈起我的过去,而我的这份坦然是从书上学到的,没有哪个老师教过我。赵老师听了我的经历,连连吃惊地问,你竟然遇上这样的老师啊。我说,是啊,如果当年我的物理老师能像您一样,我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了。
还好,现在我遇到了赵老师,我要写一写赵老师,让更多的老师和家长们看到赵老师的教书育人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让更多的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
接下来,我把自己沉淀到写书的过程中,为此我推掉了一本写给小朋友们的插图书,推掉了很多杂志的约稿。每次采访完赵老师,回到家后就是在房间里挥汗如雨地写,累得颈椎疼得厉害,都要一次性在颈椎的不同部位贴四五块膏药。
夏天就这样过去了,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身为记者,将事实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我的责任,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众多的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你的孩子一样成精英。
解淑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