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問自答一(全文登於11期中國銀幕)

(2006-10-29 14:56:33)
分类: 中國銀幕
 
 

其實關於演戲沒什麼可說,尤其是關於寫實主義的表演,要說的都在那幾本厚厚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裏被說透了,而且在這一行業遊盪多年,越演越發覺不是,而是的。

 

所以剩下來能說的只是一些純屬私人的自言自語和一些零零散散的自我提問。寫文章和演戲一樣,都是一個自我認識與剖白的過程,在過程中不斷向自己提問,WHOWHEREWHATHOWWHY。然後慢慢沈澱,然後便會發現自已是一個多可愛和可憎的一個人。最後,成長了。

 

電影雜誌不能不提電影,第一道提問是:電影,我應如何看待妳?

 

我對電影了解不多,看得少,拍得更少。從第一部南海十三郎開始到最近的東京審判,談得上主演的沒幾部。在這十多年的工作裏面,接觸最多的是舞台劇、近年也拍了一些電視劇,電影只能算是偶爾玩票。加上我是一個演員,所以我所了解的電影都是從演員的角度,通過有限的經驗去總結出來的。

 

電影的英文是”FILM”,也可解作為菲林”(即膠卷),這種從外國傳來的玩意,就是將影像通過攝影機的鏡頭攝錄在膠卷之上。所以電影就是鏡頭的組合,每一個鏡頭都有一個故事,不同於電視劇,電影裏一個鏡頭就是一個鏡頭,沒有多餘的。早年客串過一部電影,導演說:唏!演得好,多給你一個鏡頭。那可不得了,你所佔鏡頭的多寡就也就暗示著你在戲裏面的重要程度,所以多一個就是多一個,不會有半點含糊。在這有限的小方格內著實是隱藏著無窮的意義。

 

空谷回音 VS 與鏡頭造愛

 

鏡頭是那麼的重要,有時我甚至認為鏡頭和電影的關係,在某個程度上等同於劇場在戲劇上的位置(這裏是指舞台劇)

 

舞台演員必須具備劇場感,同樣電影演員也必須具備鏡頭感。

 

念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英國的客席講師說過這樣的一個比喻站在遼濶的山上,感受一下山的壯大,然後對遠山呼喊,當聲音從空中盪回來的時候,把身心都倒空,聆聽和享受這空谷回音。這就是我所體會的劇場感,是一種迴盪不斷的壯濶豪情,在劇場上就是要尋找這種心靈的回音。

 

劇場是固定的,但鏡頭卻是流動的。在這流動的過程中演員如何去和鏡頭發生關係?跟關錦鵬導演聊天時,他又說過這樣的一個比喻:攝影機 / 鏡頭,就是演員的情人。阿關對感情事特別敏感,這個比喻也用得特別貼切。

我在鏡頭前尋找什麼?除了基本表演外,還有什麼?

是一條綫,一條連繫於鏡頭與我之間的無形之。在流動的過程中緊密相連,互相牽動,像一對情人的舞動,在光影徘徊底下眉來眼去,然後同呼同吸,然後,

既然是情人,那就造愛吧。

 

攝影師 VS 演員

 

當導演與攝影、燈光、演員等都溝通好後,各部門便風風火火的準備,打燈的打燈、調機位的調機位,折騰半天,為的可能只是那不足一分鐘的瞬間。終於實拍了,所有人都會退到監視器後面,包括導演,站在現場的,只有兩類人,一是攝影師,一是演員。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時刻,也是攝影師和演員主宰一切的時刻,儘管是多有才華或多爛的導演,他唯一能做到的也只是喊:”CUT!!!!!!!”

 

演出電影最大的樂趣也在於此,在這切割的片段去捕捉那唯一的、稍縱即逝的靈感。演員和攝影師是在互相捕捉,機會只有一次,溜走了便不會再出現,NO TAKE TWO

 

戲是不能說穿的,就像猜謎語一樣,還未去猜便把謎底說穿了,還有什麼意義?說實話,我特別害怕對手太具體地幫你對戲,(我是指專業演員之間)”我這裏該怎麼做?””這裏該怎麼做?然後一本正經,理所當然地演戲,然後攝影師也準確無誤地把表演紀錄下來,多沈悶。

 

如果這是一場計算好的遊戲,那攝影師和演員便是共同去為這個遊戲尋找一些的驚喜,讓理所當然變成了意料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