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大学生何以让课堂不冷

(2012-01-13 10:34:37)
标签:

教育

校园

文化

分类: 讲课所感
  日前,应邀出席了立命馆大学举办的“大学生事业论坛”,其中最大的收获是现场经历了这个论坛举办的过程,尤其是每个环节的推进顺序,很抓人心,使得会场的气氛浓烈,无论是讲演人,还是听众,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场面应运而生的感觉。

日本大学生何以让课堂不冷

  我这回有幸应邀做了讲演,同时还有一位叫古贺茂明的先生也被请到了同一个讲台上,事后我才听说这次论坛的两个讲演人完全是由学生们自主推荐的。古贺先生原来是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精英路线,一直在政府内部发展,但因对现政府不满,毅然辞职,转身成为了评论家,写了很多书,激烈抨击日本政府的无能。与古贺先生相比,我完全是民间的,尤其是到日本发展这20多年,从短时间的留学到做鱼虾生意,然后下海经商,游走世界,最终返回到文坛,获得教职等等。如此经历对两个完全不同的事业成型来说,也许是打开学生们眼界的一个可能,况且又是日本与中国的比较文化,作为背景素材也是一个提示。

 

  现在把话还是说回到举办论坛的现场,以下的执行步骤觉得有意思。

 

  1 由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围坐一个圆桌(World Cafe),讨论一个对社会能做出什么贡献的话题与方案。

  2 经过讨论之后,精选出六个小组,再度深化方案,填写相应的设计表格。

  3 讲演人先后开讲,接下来是两个讲演人之间的对话,中心内容是“我的经历与事业心”

  4 会场经过短暂的休息后,分别由六个小组的成员当众陈述他们的方案,陈述不是由一个人担任,而是每个人

    轮番上阵的感觉,话题衔接得十分紧凑。

  5 每个方案陈述由讲演人点评,当众质疑与回答。比如:“共同劳动”“支援非洲”“老幼同窗治学”等等

  6 论坛后,会场转移到食堂,举办最后的联谊会。

 

  上述步骤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全过程从始至终都由学生参与论坛,场地并不设在阶梯教室,而是食堂,谁与谁都是平视的关系,没有视线的高低之分。另外,还有一个让我觉得亲切的是学生们的漫画与论坛结束后播放的全过程图片展示,在优雅的音乐合成中,讲演人与学生们共同分享了论坛的成果。这也许是不让学生们的事业心冷下来的有效方法。

 

日本大学生何以让课堂不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