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毛丹青
毛丹青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429
  • 关注人气:221,1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捧红了村上春树

(2010-05-26 05:53:58)
标签:

杂谈

1q84

纽约客

百老汇

日本

分类: 村上春树

  我的班上有国内来的留学生,其中不少同学的语言造诣很深,听说昨天北京开了村上春树《1Q84》简体版发布会,书业熟人也希望我写稿关注下。这个自然是乐意做的事情,因为阅读村上春树已经是我的一个研究课题,尤其是关于他的小说何以如此走红?除了作家本人的天赋之外,是不是有过强大的推手?而且这样的推手层出不穷,这些年包括日本的政府机构也致力于用第二个“M”展示当代文化的软实力。第一个“M”是漫画,日文发音为“MANGGA”,村上春树的名字发音为“MURAKAMI HARUKI”,字头也是“M”,如果到纽约的书店找相关书籍,往往是两个大“M”界定了日本柜台。如此标志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从1990年开始连载村上春树的小说,至今已刊载了20多篇的杂志《纽约客》有个资深编辑是老牌村上粉丝,名叫Deborah Treisman,她说:“我97年刚到《纽约客》编辑部时,村上春树就已经是业内的红人了,其实美国人不太喜欢读翻译腔浓的文学作品,每年被阅读的外国作家最多也不过10人,但村上春树的小说被翻译出来后,几乎没有翻译腔,跟原装语言写的一样,这是深受美国读者欢迎的一大的理由。”

 

  《纽约客》杂志是美国文坛“登龙门”的象征,但凡能在上面发表小说的人都是有望功成名就的,更何况村上春树的小说一直被连载,近乎变成了业内的一个传奇。不用说,《纽约客》是村上春树的推手之一!

 

  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英文翻译Philip Gabriel认为:“村上春树最大的成功是他的文体适于翻译,而且往往是能被翻译家直接吸收的那种透明文体,这一点不像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如果对大江的个人经历不了解,读者会觉得晦涩,但村上春树完全克服了这样的问题。”

 

  村上春树小说的英文翻译还有一位高人叫Jay Rubin,是《奇鸟行状录》和《天黑以后》的译者,眼下正与人合作翻译《1Q84》。今年1月,纽约上演了一部多媒体的剧目,导演是Stephen Earnhart,剧目是根据《奇鸟行状录》改编的,为此他曾专程到东京拜访过村上春树,两人一边喝威示忌,一边聊文学戏剧,十分开心,可当S·Earnhart希望把这个剧目变成话剧,并且在日本制作时,村上春树却连声说:“NO!”,让他大吃一惊。不过,他事后知道了《奇鸟行状录》是在美国逗留期间写的,所以也觉得村上春树不愿看到日本上演这部戏也是有理由的。据说,这部话剧明年春季首先在纽约公演,然后还会到亚洲巡演,但目前唯一没有到日本演出的计划。

 

  说起来,拿村上春树走红美国这一过程跟中国是如何接受的做一个文化比较也许是个有意思的话题,不过,对中国留学生来说,还是更多关注小说内部的起因更好,这样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同时也能从内部视野观察“村上春树现象”。以下视频是我昨天下午讲课的片段,感谢陈洪营同学的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