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你的母语保温

(2009-11-29 09:16:43)
标签:

教育

海外

情感

文化

分类: 另类阅读

  人在海外的时间一长,必然会减少与母语的接触,尽管使用母语的次数绝对不等于零,但大环境多多少少都会稀释母语的原汁原味。

 

  语言是有情景的,客居异域,所见的人与事与原初的母语环境相比,出入之大有时叫我找不着北。比如:说话的音量就是其中之一。

 

  汉语讲究声调,元音辅音一起上,鼻腔出声很像大厅里一个人呼喊,不发出这个音,其实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尤其跟日语一比就知道,日语绝大多数都用元音,类似汉语“ang”这个音几乎是不出现的,于是元辅两音合并到一起的“昂”这个音,不经过训练,让一般的日本人发,恐怕当场不是那么容易掌握。

 

  有个日本女作家写过类似的体验,汉语分明说的是“镜子”,可她却听成了“精子”。显然,这是由于音调不准才发生的错误。不少日本人埋怨中国人说话声音大,在公众场合上尤其如此,究其原因,也可以归结到发音技法的不同。相对单一的发音是日语,嘴巴张圆张大即可,不像汉语那么拐弯抹角,除了把元音发得大之外,还要让辅音在鼻腔里面转一遭儿才行。于是,发音的音量配置必然比日语强势。

 

  我听母语有时靠的是北京交通台,打开官方网站,就能听到最新广播,这个情景很像北京市内满街迎送乘客的出租车一样,据说:司机最爱听交通台的广播。

 

  另外一个常用母语看的报纸是《南方周末》,用iPhone或iPod看,天天都有新版面。

 

如何让你的母语保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