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灾后的紧急救援何以成立

(2009-05-09 17:23:11)
标签:

上海电视台

风言锋语

李蕾

纹川地震

时尚旅游

日本

文化

分类: 人海冲浪

  纹川大地震很快要到1年了,在上海电视台李蕾的节目里跟廖敏谈紧急救援,也是因为经历过大地震,而廖女士亲临过纽约911现场,所以对紧急救援的了解是从现场而来的。

 

  日本是世界上头号地震大国,救灾经验虽然丰富,但实际上也是从很多惨痛的教训中得出来的。比如:我经历过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就是一个例子。在突然发生地震之后的第一时间,为一般市民送水送饭的人不是政府派遣的救援队,而是日本的黑手党山口组,他们打开山门,犹如过去的侠客一样,把平时的囤积拿出来送到一般市民集中的避难所。

 

  这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交通瘫痪,断电断水,日本政府在短时间内无法判断灾情,加之没有地方政府的求援,日本自卫队不得派出救援人员与应急器材。第二个是灾情超出了预想的范围,东京的政府指令与地方的行政衔接不畅通,延迟了时间,加之地震发生在凌晨,大部分市民还在梦乡中,致使第一时间的灾情无法掌握。受灾地区一度发生死寂现象,地面上无声无息。

 

  不过,在这么紧急的情况下,以下两个应急措施比较灵验,值得借鉴。

 

  1 活跃着一批职业的紧急救援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多数以医院为单位,队员又是当地人,人熟地熟,突击性强,有利于第一时间救人。

  2 迅速启动建筑工地的工程设备开往近处的受灾区,这个指令是非官方的,而是通过建筑公司联盟的协商,救人要紧,分派熟知地形的工程队争抢时间。其实,刚才说的山口组也一样,正是因为人在当地,所以才能紧急行动。舍近求远是紧急救援的一大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