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禅是个日本的地名,“禅”字应该是马字旁,从行政划分上属于歧阜县,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群山。禅字的偏旁究竟为什么换成“马”呢?
为此,我询问过当地的日本人,他们谁也说不清。不过,倒是一个中年人,据说每年都为登山队开道,他一边猜,一边跟我说:“莫非我们的祖先是骑马进山的?”
“我看不象吧,日本人跟熊好,大概不跟马挂什么亲。” 我的话一半是玩笑,另一半也是有点儿依据才敢开口的,可中年人没等我把话全说完,立即说:“那是北海道的事,天寒地冻的,熊不会往别处跑吧。”
其实,有熊的依据也十分简单。高山地区是内陆性盆地气候,早晚温差大,尤其一到冬天,湿度骤降,冷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15度,这不是日本熊最好的生存条件吗?
听我这么说,中年人也许觉得这事情太较真儿,于是他不再张口了。
我是参加了一个业余的日本登山队才和这位中年人结识的。登山伴随惊险,尤其当悬崖绝壁拦在你面前的时候,山对人的震撼力好几次都超出了我的想像。登山的活动一般都安排在周末,喜好户外行动的日本人常常聚集一起,遇到好天,有时我会主动他们,搭个伴儿一起出去。人一多,吃住起码便宜。这些人都是我过去供职于日本商社时期的同僚,说实话,要是没有这层关系,日本人的团队并非那么容易接受外人。
大家行走在高山里,带路的中年人脚下生风,他的两腿简直跟不会说话的轮子一样,在我眼前一直滚动。越往前走,群山的气魄越发逼人,当我们走到一个山涧的地方,原来的山路似乎走到了尽头,再往前看,山石的夹缝里有几处溪流,缓势而下,碧沙清波。这时,半天没说话的中年人终于开口了:“你们别看这溪流现在没事,一到夏天的雨季,那水就跟恶魔一样,冲到山下就变成了巨大的洪峰。这些年也淹死了人。”
“那冬天呢?” 我急忙问他,据说高山这一带的冬天是相当严酷的。
“冬天有冬天的恐惧。”
中年人见我对气候有兴趣,就提高了嗓门说:“冬天最怕突然降雪,雪一大就会发生雪崩,埋人埋村子。”
“那登山的人要是遭遇上,哪怕不被大雪埋掉,恐怕连路也找不到吧。”
“是啊,所以冬天最可怕,指路是关键呀。”
据说,每年冬天来临的时候,高山上总有一个男人身背沉重的包裹比其他人早出发,一路上,每走一个路口,他就从包裹里拿出石头做的佛像,端端正正地立在路边,并在上面撒上一层盐,口诵佛语,然后继续往前走。
又据当地人说,有一年的冬天,高山雪崩,多亏这些佛像帮了登山客,使迷路的人没有遇难。这些年,我已经不只一次听到这个传说了,而每次听的时候,也不知为什么,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个中年人的样子,尤其是我说熊他说马的时候,他那不再说话时的表情依稀如见。
冬天的佛像是不是他安放的呢?
每当想到这儿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应该在冬天再登一次高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