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日本的艺术市场很多都取决于少儿的嗜好倾向,比如:大部头的古装小说《德川家康》最早是从电子游戏火爆起来的,后来随着故事编得越来越繁杂,弄得游戏也没什么好招儿施展,干脆留下悬念,为后来的文字小说让出了一块相当客观的阅读空间。再比如:福音书馆的童话最终也变成了大人读物的原创素材。
不过,日本少儿文化的取向也是变化多端的,不仅多端,而且周期非常快。前几年红极一时“早安少女组”如今已经完全失速,尽管加入了包括中国籍的两名新成员,但仍然无法挽回人气凋落的现状,甚至包括传统的日本NHK除夕电视节目《红白歌对战》也不再搭理她们了。
人气不够旺,必然遭到市场的淘汰,有的日本歌迷替中国新成员惋惜,因为她们加入“早安少女组”的时机不好,有些用力无处的感觉!
今天应邀到大阪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话剧表演,演戏的人除了话剧演员以外,居然还有两台智能机器人!整个剧情贯穿了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台词、动作、乃至于满台的气氛,令人进入一种非日常的欣赏状态,尤其是智能机器人与真人演员之间的对话,一来一往,每次相距的时间非常机械,似乎对人过剩的激情都是一次次的批判!
不用说,请智能机器人跟真人同台演出的想法是相当少儿化的,当然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观众当中坐了很多日本少儿,我周围差不多都是,弄得我臊莫大眼,看完后也想当把机器人过把瘾算了!
目前,在日本少儿中人气最高的是一个叫“小岛菖蒲”的女童,无论说话的童腔,还是无限近乎于机器人的舞姿已经为她赢得了大量的粉丝,而且这个势头还在继续飙升。以下是她春天跳的一段舞的实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