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上春树鲜为人知的文学谋略

(2008-05-07 14:51:42)
标签:

村上春树

畅销书

日本文学

文化

分类: 村上春树

  今天为即将出版的新书写了一个后记,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本书用了一个整节专门写了村上春树的事儿,回头看,这也许是我对日本文化的另类好奇。有了好奇,总把对方看成一个谜,有时能看清,可有时怎么看也看不清。

 

  村上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像谜团一样缭绕于文坛之上,很神秘很酷,但更多的时候却免不了遭受日本文人的白眼。以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为代表作,村上春树在中国的知名度相当高,乃至日本的政府官员都说:谁想了解当代的日本文化,知道两个M就行了!他说的意思是“漫画”与“村上”,前者叫Manga,后者叫Murakami,字头赶巧都是“M”。

 

  我对村上春树好奇的直接原因并不在日本,而恰恰反过来,先是觉得中国有这么多粉丝令人不可思议,二是书市上常摆他的新书,其速度之快,超过其他国家的翻译版本。尽管这样一个局面跟翻译家的努力有关,但比起其他日本文学作品来说,村上之于中国“火”的现象是异常的。

 

  当然,评论村上春树还有另外一个背景,因为我周围的许多日本文人对他不肖一顾,这样一个跨越地域的认知落差刺激了我的好奇心,为此,往后打算写本书的念头都有了。

 

  其实,上述的表达也是阿毛博客喜欢写这个话题的初衷,文学光提供作品恐怕用力不够,了解周边无论对作家本人,还是对他所处的文化背景都能点描出来,最终达到满足好奇心的目的!

 

  用“墙里开花墙外香”这句老话形容村上春树也许再准确不过了,但问题是,墙外的香有很多场合是他自己故意释放出去的。据说,村上最近十年在日本接受媒体的采访次数不到十回,尤其是关于小说的直接提问一概不予理睬,因为村上认为作者本人所表达的构想很可能成为解释小说的唯一定论,所以他拒绝这类盘问!

 

  号称“逃避媒体的隐者”的村上春树果真是这样的性格么?答案:非也!

 

  实际上,如果到美国的图书馆检索一下,谁都可以找到30多条接受采访的英文记录,而且从篇幅和内容上都远远超过了他在日本媒体的露出度。不仅如此,他在接受英文媒体采访时经常弄出过激的言论,有时他自己直接讲英文,有时也通过翻译。

 

  比如;有位著名的已故心理分析学家河合准雄教授,是日本学术界研究荣格的第一人,看上去他跟村上春树的私交很好,而且两人还出版过一本相当畅销的对话集,但村上面对英文媒体却是这样说的:“文学与心理学完全是两码事儿,而且我不读荣格,因为压根儿就不喜欢心理分析这类东西,觉得它们都是人的累赘!”

 

  这个回答无疑让很多河合教授的日本粉丝大失所望。再比如;村上春树以下的几个回答是他在日本没说过的,也许是不愿说的话,但面对英文媒体却变得侃侃而谈。

 

  例一:我的小说卖得太多了。一本书一旦被卖疯了,知识分子就不看了。假如我不是村上春树,我才不读什么村上春树的书呢!〈New Zealand Listerner〉

 

  例二:像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谷崎润一郎都是日本现代文学的大家,但我跟他们不一样。日本作家都中了“美”的毒,觉得语言的雕啄就是美,其实这个“美”有谁知道呀?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一个能使人相互沟通的器具而已。所以我喜欢读美国小说和俄国小说,还有狄更斯!”〈Publishers Weekly〉

 

  例三:很多人批评我的文体受西方影响很深,这个说法有很大的错误!我立志要当一个国际性的作家,但实际上还是一个日本作家,所以不是受什么西方的影响,而是我从一开始就想从日本文学的内部寻求一种强烈的变化,决非从外部受影响。有些人很蠢,他们永远不明白!〈The Review of Contemporary Fiction〉

 

  村上春树回答英文媒体有时很豪放,而且无所顾及,完全没有他在日本毕恭毕敬的影子。十分显然,他的文学有深远的谋略,所谓“以外围内”的说法也许正是针对他而言的。以商业上的成功例子来说,他的版税三分之二都来自海外,这也许是他事先早就设计好的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