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怪,这些年在中国和日本出书,我碰上的责任编辑都是女的,而且都是绝对的才女!中国的有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算我的后辈。日本的有从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的,年龄比我小得多。国家虽然不一样,但作为图书编辑,她们有一点很相像,即对文字描写的感性要求比较强烈。不过,话虽这么说,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句子的时候,日本女编辑的直感往往含水,不如中国女编辑领悟得快!下图是跟日本女编辑沟通时画的。

所谓“站开来”,并不是“站开”的意思,而是表达了三人拥有某种亲密的程度,从而保持了至近的距离,从外部看起来觉得他们的谈话相当投入,话说得很热乎!这个简单的句子放到中国女编辑那儿,一语了事,根据上下文脉的关系,不会发生任何疑问。
与此相比,日本女编辑则十分天真地问我;“你说他们站开来,而不是站开,那一定是有距离的,究竟指的是站开多少米呢?”
她的好奇叫我无言以对,于是拿出童子功,幸好我小时候正二巴经学过画画儿,干脆给她画出了我想描写的三人的情景。结果,她一下子看明白了,因为我的旁白日文写的是一个老妇人用左手,一个年轻妇女用右手抱着婴儿站开来聊天儿,跟画上的三人并没有直接关系。后来,她想出了一个非常妙的日文把我原来的描写升华了,真可谓飞来之笔!
同一个语言固然没有任何沟通障碍,但不同语言的另类沟通却往往能迸发出天外奇想,这恐怕是双语写作之中的最大快乐!别人不知如何,我多少有这么一些感受。
还有个中文词叫“两面针”,现在也许不流行了,不过,对于它当时的意思非要解释不可的话,我只能画出来跟日本编辑说,然后由她的理解来整合我想表达的意图。同样的道理,如果中国编辑不知道“两面针”的具体所指,只要问一下长辈,大约就可以搞定。用画解释未必有点儿夸张!
总之,跟责任编辑核对稿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优秀的编辑往往能让作者重新发现,甚至还能在细节上延展下去。从这一点上说,日本女编辑有她们的独特领悟。下图是我画的两面针的图释,目的是为了找到日文里面的所指以及隐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