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美国人聪明,分不清“艺妓”和“舞伎”的区别,干脆叫“Geisha or
Maiko”,其含意是艺妓或舞伎,随你怎么叫都行!如果弄到学术问题上,大概能写出一篇长长的论文,但我还是简而从之,不去跟貌似学者的一群人较真儿!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祗园节,京都的主要街道都挤满了人,要不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古都》驰名于世界文坛,我估计很难看见这么多的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居多。连续了好几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我都会来看个热闹,但欧美人越来越多,这个直接的感觉一直到刚才走在京都的马路上还没有消失,发现祗园节的魅力之于亚洲来说,远远不如欧美的反响大。
喜欢看西班牙斗牛的西方人会欣赏慢悠悠的京都节日吗?多少留下点儿疑问。
祗园节完全是靠一排排的游行队伍组成的,而且每个男人都是古装打扮,看上去跟中国古书里描写得差不多。其中,最惹人眼目的是艺妓。因为她不是哪个日本姑娘想上就上的,而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被选拔上来的。京都市政府为了推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每年都从艺妓中挑选最合适的人选当形象代言人。
她颇有风度,大方,笑起来十分可爱,路人围着她拍照,就像围着京都街头的一朵鲜花一样。视频是我用小录像机拍的,用了长焦镜头和定向麦克,一开始她说了自己的名字,好像叫什么“子”。到末了,还是没能听出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