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子当中的人

(2006-01-25 14:53:28)
分类: 虫眼游走
  去年11月份因北京模特办不出护照使我新一轮儿的“狂走日本”推迟了下来,后来又因重新邀请的上海女作家突然变卦,说找不到了感觉,使我变得狼狈起来。经过了一番坎坷,从北京上海请来了老搭档儿,这些天顺利完成了“狂走”,一行5人,包括新认识的摄影师和记者,大家在一起挺愉快,而且还发生了一些小奇迹,总算把我前不久的郁闷给彻底打消了。
 
  看来,做策划还是应该做彻底为好。一做到底,绝不罢休。出点儿偏差也无妨,马上矫正过来就行的。这一路上有些特色美食,最好的是日本相扑若花田横纲开的日式极品餐厅ChankoDining,气氛很好,很入时,一点儿也看不出男子大汉那般粗狂的样子,很多地方反倒挺像弱小的女子。至少,主人笑起来的时候是甜甜的。下面是这家餐厅的网站。
 
 
  夜晚,酒酣耳热,跟时尚类旅游类的主编们聊天儿,我说了一件事儿,而且一旦时机成熟,也许会搀合一把。其实,这事儿并不是原创的,目前在东京、纽约这样的大都会里已经开始出现了征兆。这事儿是;可否在中国制作发行免费的时尚月刊杂志?

  目前,中国的时尚类杂志发展迅速,相互之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其焦点除了内容方面的定位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广告争夺战。其实,这类漂亮的杂志大部分要靠广告收入,与此相比,实际购买者无论是消费场地还是个人都属于少数。这么说,当然不排除出色的内容对个人用户的吸引,但这一方向的努力将会越做越难。说白了,目前的时尚类杂志是做给广告商看的,只有在这块平台上得到商业的支持,所谓的内容才可以浮出水面!商业社会的大制作必然需要大资金的投入。
 
  然而,对于一般的都市人口来说,所谓内容,或者我叫它为“信息”其实都是免费的。这是互联网惯出来的毛病,现在的人,尤其是年青人有什么事儿都会先说;“到网上查去!”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刚才说的ChankoDining就是刚才到网上查的,一查才发现,店主人给我们的纸面资料在这个网上都是可以看到的,而且画面的设计比纸面还棒!想一想,如果我们没去店里呢?自然也是拿不到资料的,但网上十分发达。

  情形既然如此,时尚类的杂志干脆甩掉个人购买者,向全社会免费送,在车站、商店、街道、公园等公共场所建立发送台,随着人流,杂志被卷入视线之中。目前,在东京,免费杂志已经发达起来,每年多达64亿份。其中一个叫《R25》的杂志每月650万份免费发行,发送台遍布东京市内,所谓“发送台”就是一个漂亮的金属的书架子。打开这本杂志,你会发现,每篇文字基本上800字,商业摄影十分精彩,制图精致,采访对象都是社会各界的一流人物。这些做法并不神秘,因为都市的速度快,读者很可能在排什么队的时候就可以读完了。关键的概念是,拿这样的杂志是可以跟网络抗争的,因为它免费因为它纸面的手感是网络所望尘莫及的!
 
  这样的制作当然全凭广告的收入,而商家也是看中了这样的传播方式,他们相信手里拿到的纸面是确实的,统计是不含水的。相比之下,收钱的时尚类杂志的发行量都是含水的。用眼睛看的电视广告则更为玄妙,因为它是瞬间的,所谓收视率的测定也是大约的,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都缺乏确定性!

  免费杂志的出现也许是一条必行之路,去年日本的收费杂志的数量已经低于了免费杂志,据说纽约和巴黎也出现了同样的动向。我跟上海的主编们说这些也是因为日前接到了一份邀请,希望跟一家著名的出版社和大牌儿广告公司的执行董事们一起到中国,专门针对免费高端的时尚类杂志做一些了解。他们希望跟中国的杂志联手弄这件事儿。中国也许有另外的做法,就像“书号”讲给外国人听永远也听不明白一样。不过,广告在手,商家直接汇入,出版社又有充足的制作Know how,这不应该是坏事儿。
 
  只不过是我自己,如果参与这类事情多了,写作的时间就少了,心也要多操一个了。写到这儿,我忽然发现自己不应该介入上面说的这件事儿,大概正因如此,今天的博就算白博了。另外,我喜欢做一个影子当中的人。下面的图片是我自己拍摄的,我就是这“影子当中的人”!
 
影子当中的人
 
  下图是大家在大阪法善寺的合影,中间的是模特MS.IRINO,曾获2005年全日本和服女王的称号.
 
影子当中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