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earthmapabc地理信息gis产品推广 |
分类: IT评论 |
可能有的朋友不同意我上面一段的话。Google
Earth已经推出那么久了,你为什么还说还说它是处于“推广初期”呢?其实,对于这个初期、中期、末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我对初期的定义为:产品的发布状态,用户群的增长,但尚未盈利。
我对中期的定义为:产品状态有所修改,用户群的增长,盈利。
我对末期的定义为:产品状态有所修改,用户群的增长,盈利,有新的增值业务。而增值业务这个时候也是一种产品的初期状态。
就像大树一样,从一个小树苗成长的过程是先有能力长树叶,然后再有能力去分叉,然后它的分叉其实又是一个需要成长的树苗。
但是现在,Google
Earth,这个长在Google身上的树杈,还没有能够分叉,甚至能不能去长树叶都不知道。我们只是知道,它的树枝很美,树干很粗,有足够的营养去养活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树枝。
所以我说,他还处在初级阶段。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这个处在初级阶段的Google
Earth现在遇到了什么瓶颈呢?可能是当初猎奇的定位,对人们的宣传太广,影响太深,以至于至今所有的人都几乎拿Google
Earth来当作一个休闲的产品,而非让生活便利的工具(我是从人们的意识角度来考虑,而非产品功能)。换句话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Google
Earth和猎奇画等号。
如果要做增值,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就好像一个清秀派演员突然要做性感装扮了,不说演技是否能达到要求,但是人们多多少少在思想上有点不适应。转型成功的演员很少,产品亦然。
当然,造成其转型困难的,不仅仅是人的因素,还有其本身的缺陷。我们都会把产品Google
Earth的终极目标定位为地理信息。这种产品增值真的适合Google
Earth么?它如果要走这种路线需要做什么改变呢?我们来看看:
一、过长的启动时间。几百兆(安装后实际为21M,这个数值我记错了,感谢☆☆瞬☆☆网友的提醒。这个错误我不改,只为给自己一个警示。)的软件用起来自然没有IE方便,更何况启动的时候还需要初始化数据,还需要载图片,还需要经过各种各样锻炼耐性的步骤。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如果用Google
Earth连砍柴都成问题,又何必磨刀呢?
二、产品效果。Google
Earth很酷很炫,但是为了达到这个酷炫的效果,又要牺牲多少成本和其他的功能呢?就像去看电影,大片总是让人觉得没意思,为什么?因为过多的成本花在了视觉效果上。相反,像《疯狂的石头》《三峡好人》《情书》等低成本制作却是令人久久回味。为什么?实用性使然。Google
Earth太炫了,以至于开发人员基本上只为了炫而开发,不去考虑实用性。
三、过于复杂的操作过程。其实我这个副标题起的不是太确切,但是也找不好简明扼要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我们来看Google
Earth的操作过程,其实很简单,选好一个位置,然后直接按“down”就是了。只见你有如一个卫星坠地一样往下掉,实话说,这个过程真的很炫,但是如果用来做地理信息,可能就画蛇添足了。我想查看地理信息,何必去花费很多时间来体验那个下落的过程呢?而且,这种震撼,第一次看还不错,看过了,也会审美疲劳的。
启动时间过长会造成用户的不耐烦,产品效果过于绚丽震撼会把用户的视线转移到偏处,复杂的操作过程会造成用户对于产品的视觉疲倦,对产品造成操作不便性。
这些都是Google
Earth来做地理信息的不利之处。相反,我们来看谷歌中国(是谷歌,非Google)的地图功能(这个功能实际上是mapabc开发的,所以暂时不能算google的产品,而且baidu也跟它有合作)。这个产品真正的集合了地理信息的初级概念。能找餐馆,能找订票中心,也能找公交路线。它完全弥补了Google
Earth的缺点:
一、启动时间短。由于是用Flash做的,嵌入在浏览器中,所以很方便,打开浏览器就是打开了软件本身。
二、产品注重信息,不注重震撼的效果。这个产品注重的是信息,你可以查找到很多的各种信息,而非让你看看城市的高楼有多高,城市的绿地有多绿。
三、简便的操作过程。只要输入关键字就可以找到所要找的信息,而不要酷炫的震撼效果来影响效率。
如此说来,mapabc的产品能够在地理信息上全面打败Google
Earth了?当然不是。Google
Earth需要怎样的转变,需要如何去定位自己的产品才能实现增值并且达到盈利的目的呢?我们下一次再说。
ps:由于我五一去长沙,可能下一篇要五一后了。呵呵,请各位多海涵~
后一篇:为静蕾字体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