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Google Earth看产品推广和运营(一)

(2007-04-27 13:55:32)
标签:

google

earth

运营

推广

it

分类: IT评论
在这个时候谈论Google Earth似乎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人们的眼球早已转到了更为新贵的IT产品上。但是,对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说,从开发出来到红得发紫,其实只是它的一个阶段而已。它的成长、传播、增值、以及潜在的问题、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都是我们需要讨论的。本文只为抛砖引玉,还是希望各位能够包容的看待我的观点。
 
我想起《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刚刚出场的时候,有介绍过这么一个故事:刘备小的时候,总是跟小朋友玩耍,有一天,他跑到大树下,说“我是皇帝”。刘备的叔叔看到了,惊呼:这个孩子以后定非常人。这件事情恐怕是靠不住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评论界”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往往是看到现象后再去给现象做推论和证明。
 
于是,成功的人幼年必定是非凡的,成功的产品在刚刚开发的时候也必定是闪着光环的。其实,是这样么?让我们来看看Google Earth的推广。
 
和Google所有的产品一样,Google Earth也没有做铺天盖地的官方广告。它的推广无疑围绕着两个字:“体验”。为什么体验?体验的过程是什么?体验的效果在哪里?利用“体验”来做推广是否是Google的营销策略?我们一点点看。
 
第一,为什么体验。其实体验的目的很简单——好玩而已。我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了我们家的楼,我给各位亲戚看看,多好玩。我在Google Earth上找到了我们大学的实景拍摄,我来放在BBS上给大家看看,尝尝鲜,多好玩。上班后,大家各自比拼谁上班需要跑的路最长,多好玩。或者,我离乡已久,看看当初生活过的城市和地点,不能说好玩,但是毕竟寄托了情感。(但是,这个“好玩”的推广,也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因素,这个是后话。)
 
第二,体验的过程是什么。我没有数据,但是我敢说一个事实,起码在中国,绝大多数的Google Earth体验,是在论坛上。往往是这样一个模型:我在Google Earth上发现一个什么东西,觉得好玩,有意思,然后发到bbs上。于是大家开始惊呼过瘾。纷纷回帖,或者自己也去安装一个,自己也来疯狂找图。其实,何止是惊呼过瘾啊?简直是引起了共鸣!
 
对!共鸣!
 
共鸣才是我们要找的第三个问题的答案,体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共鸣。共鸣的效果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Google Earth的体验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发布自己找到的图片。就这样,Google Earth的用户群爆炸了。
 
让我们来重新回味一下这个用户群爆炸增长的过程:产品发布->有人搜索到有代表性的猎奇图片->图片的公开->引起共鸣->更多的人去搜索->更多的猎奇图片公开->更多的共鸣。其实,我们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第二步,“有人搜索到有代表性的猎奇图片”。像不像抛锚的汽车启动的过程?汽车抛锚了,找个人在后面推一下,把汽车推动,就可以开起来了。
 
现在,我问一个问题,这个最重要的一步是谁做的?这个问题可能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David还是张三,或者是默罕默德,还是是拉登?不知道,但是如果说第一个人是在Google公司工作的人,我想大概是有可能。
 
Google这样相当懂得运营的公司,怎么会看不到运营的过程哪里重要?所以,自己来推动这个汽车,当有了一定的推动后,汽车就再也不用推,自己可以跑起来了。但是,推汽车简单,推产品就没那么容易了。
 
Google Earth的推广定位很清楚(我现在假设它当时确实是这样定位的)--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来引起共鸣。这个方针确实让给其产品带来不少好处。其实,大家都会想到Google Earth可以在地理信息上增值。但是如果,当初Google真的对其产品的推广按照地理信息,全面宣传其地理信息的丰富性。自己的地图可以查找到所有的旅馆、饭店、招待所、小卖部。在最关键的推广期,去打广告告诉大家用Google Earth找旅店真是好方便啊!也许推广就会是另一个结果了(注意,我没说会失败)。其实不敢肯定,把这样一个产品拿到各位手中做推广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肯定有不少人会以地理信息来做推广,并且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前瞻性”。
 
至此,我们仅仅是分析了Google Earth在推广阶段所用的方法、策略和步骤。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那么这样的推广会对以后造成什么发展瓶颈呢?有没有更好的产品来替代它?Google Earth本身的增值服务怎么解决(毕竟它是要赚钱的)?我们国家有没有相似案例?我们下一次再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