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大学生校园 |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
10年前,有人把清华大学戏称为"五道口男子技术学院",校内仅有的两栋女生宿舍楼被调侃成"熊猫馆"。可如今,清华女生已经不再稀缺,在许多大学里,男生反而成了"稀有动物"。
采访/张樱
一位大四男生的自白:误入"女儿国"
眼看大学快毕业了,在"女儿国"的日子终于要熬出头了,有些藏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
3年前我加入过一个QQ群,里面大都是女生,有几个八卦的MM听说我来自"女儿国",非让我说说在这种群体里的感想。
我高三念的文科班里,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一半。原以为这相差得已经够悬殊了,没想到大学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男女比例竟然是1∶7。因此在大一刚入学时,我写了一篇《我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干脆将班里仅有的4名男生调侃为唐僧师徒4人,误入了"女儿国"。
平常上课时,我们唐僧师徒4人通常会很自觉地坐在教室后面,前排的女生则勤记笔记。即使课堂气氛不活跃,但齐刷刷动笔的情景还是不容置疑地给老师留下了好印象,所以我们班在众老师当中,口碑那真是相当不错。女生超强的考试能力却总是让人耿耿于怀--每次考试十有八九都是我们唐僧师徒四人之一当"副班长"--倒数第一。
总的来说,我还算是幸运的。下了课回寝室,我们4个男生还能凑齐一桌打打扑克。如果一个班级里真就只有一、两名男生的话,估计他们会崩溃。像我高中同桌男生大学念的英语系,全班居然只有他一个男生,两年后再见到他时,感觉他说话、动作都有点怪怪的,似乎有种被女生同化的倾向,令我心悸不已。
虽然总有很多理工科的兄弟羡慕我们,说"女生那么多、大学生涯里肯定不用打光棍了"。实际上我的情况好不到哪去,还不得不找托辞"兔子不吃窝边草。"哎,要是这句话被班里"女儿国"的女生们听去,肯定会被鄙视一千遍、一万遍。
一位大四男生
阴盛阳衰,"英雄气短"
大学校园里的女生越来越多已经蔓延成全球话题,欧美一些国家甚至提出了"拯救男孩计划"。就拿世界级名校最多的美国来说,尽管目前美国依然是"男性主导"的社会,但在大学里,男生已处于从属地位,全国大约58%的大学在校生是女孩。为了维持男女比例平衡,很多常春藤知名大学和其他精英学校甚至不得不在招生中做点"小动作",暗中优先录取男生。
以前人们常常把高学历的女孩视为异类,"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然而现在,有的男生却成了班里的"边缘人"。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外语专业、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蔓延;甚至在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大学里,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中国戏剧学院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专业前些年招生,居然只招到一个男生,最终,这根"独苗"受不了身处女人堆中,毅然要求转专业。
在一个被女生包围的环境里,男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变化?他们会被异性"同化"而变得阴柔、怪异吗?
按照心理学行为主义流派的理论,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这和"受暗示性"有关。所谓的受暗示性,就是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慢慢丧失自己的主见,对周围人的举止、谈吐、观点不加批判地接受。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受暗示性,只是因为知识程度、心理成熟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弱,而恰好你所在的班级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你可能会不知不觉中习得女性化行为模式和思维,也可能像中国戏剧学院的那个男孩一样,无法忍受被孤立、被排斥的感觉而选择转系。
当一回"女儿国"的领导人
但是,不是所有男生都会在女生扎堆的班级里被性格同化,变得"阴柔"。其实,身处"女儿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者墨菲教授刚完成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女生身处一个异性人数较多的环境,通常会感到不安甚至焦虑;与之相反,男生不太畏惧身处于"女儿国"中,他们受到的负面影响会远远低于女性,他们甚至还能从"阴盛阳衰"里得到好处,这些收获对他们日后求职、就业都有不少帮助。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擅长学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男生就身处一个"男少女多"专业,他说,作为一个男生,似乎总能发现比学习、泡图书馆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热爱一种体育运动以至于每天都会在操场上锻炼几个小时,发现一个经典的电脑游戏可以迷恋个一年半载,甚至一本杂志、一部电影也会让他们投入极大热情。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兴趣多而杂是埋葬学习时间的坟墓。女生却可以坐在教室里踏踏实实地背四本《新概念英语》。
许多男生缺乏对自己长远的规划,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找不到人生目标,因此也就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男生又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依靠别人,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己担当,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大部分男生不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别人交流、请教。女生喜欢提问、讨论,甚至课后抓着老师不依不饶,凡事都要弄个清楚明白。被她们揪住辩论一个回合,知识肯定见长。
浙江树人大学生物环境学院男生小钱就是个受益者:"由于班里男生人数比较少,我们这几位珍贵的男生特别容易引起老师的关照,上课提问的时候老爱叫男生,课堂分组讨论也习惯性地让男生当头儿,还劝慰不服气的女生:'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其实,并不是周围人把你当成异类,而是很多自己身处"女儿国"的男生自己把自己定位成"边缘人"。女孩普遍更细心、看待事物的态度更积极,这些特点让她们更容易在群体活动中扮演"活跃参与者",而不是"果断领导人"的角色。面对大部分都是女生的班级环境,如果你放开肚量敢于表现出"领导人"的风范,你会很容易受到全班女生的忠心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