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ING]袁晓明:新生们,上不了名校别焦虑

(2007-09-29 17:15:16)
标签:

职场/励志

成长ing

袁晓明

大学生杂志

我大女儿的一位韩裔同学,今年收到美国常春藤大学康奈尔的录取通知书,同时她也被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录取。结果,她放弃了地段寒冷的康奈尔大学,去了全年都阳光明媚的南加州大学。女儿的那位同学放弃康奈尔大学主要是因为南加大给了一些奖学金,也就是说,虽然两所大学的学费差不多,但上南加大的成本要低许多。在女儿的同学中,也有人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宁可多付一些学费,也要去名气更大的大学,因为他们觉得名校值得多投资一些。

对于重视教育的中国人来讲,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愿意选择常春藤大学。那么,那位放弃康大的女生和她的家长会不会后悔放弃常春藤大学呢?不一定,至少《华尔街日报》最近的一篇题为《任何大学都能够做到》的文章认为:毕业于常春藤大学和毕业于一般大学并无多大区别。这篇文章的副题也非常有意思——“美国大公司的多数CEO们只是从州立大学毕业”。

按照《华尔街日报》的统计,当今美国的500家大公司只有10%的CEO们大学毕业于常春藤名校。比如,沃尔玛的CEO LeeScott毕业于肯萨斯州的一所州立大学,英特尔的CEO PaulOtellini毕业于旧金山城市大学,Costco的CEO JamesSinegal毕业于圣地亚哥城市学院。埃克森石油公司的CEO RexTillerson毕业于德州大学。因此,《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在通向CEO的道路上,领导能力和渴求成功的愿望和行动比一张常春藤名校的文凭更为重要。世界第二富翁巴菲特称,当他招聘员工或者要请人收购公司的时候,他根本不管对方毕业于哪所学校,要知道,巴菲特自己只是获得过内布那斯加州立大学的学士学位。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巴菲特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但其初衷并非是去拿学位,而是想到哥大上学,借着“哥大校友”的旗号去向两位投资家“学艺”。

《华尔街日报》所调查的许多CEO们说,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会。他们在大学时代,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学里成为学生领导。尤其是那些就读州立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的家庭,因此他们更有个人奋斗的精神。他们所在的学生群体更多元化,那样的校园环境与公司的工作环境更加相似。相反,名校的学生构成倒显得单调。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的CEO比尔"格瑞是一个管道工的儿子,在高中毕业后,他根本没有计划上大学,后来他改变了主意,先上了一所社区大学,接着他到一所没有多大名气的大学完成了大学学业,拿到MBA学位。

对于“大多CEO毕业于非名校”的结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GregMankiw在他的博客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提出的论据很简单,美国常春藤学校毕业的学生只占美国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就算10%大公司的CEO来自常春藤大学,与非名校相比,那也已经是10比1了。Mankiw还提出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常春藤名校有更高比例的毕业生担任CEO是因为其更低的录取率,常春藤名校的名气起到比较次要的作用,这还能解释为什么90%的CEO来自州立以及名气不大的私立大学的现象。为解释这个现象,Mankiw引述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lanKrueger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

AlanKrueger教授文章的题目是《尖子学生不是非得要进入名校》。Krueger曾经与自己的同事做过一个调查,对一万多名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同时拿到常春藤名校和州立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进入名校与就读州立大学的学生相比较,他们在二十多年后的事业上没有多大差别。更明确地说,对于许多能够获得名校录取的学生来讲,“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能够做到”,即他们就读普通大学也可以帮助他们成为CEO。GregMankiw的说法其实与《华尔街日报》的结论并不矛盾,反而从另一个侧面对为什么大多CEO来自非名校的现象做了补充解释。

毋须置疑,美国常春藤名校仍然有着普通大学不能替代的许多优势,无论是以上《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所提出的“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能够做到”,还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AlanKrueger“尖子学生不是非要进入名校”的调查结果,都不是要贬低美国名校的名气和水平,而今后进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难度还会越来越大,并不会因为“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都能够做到”的提法就能降低名校考生的热情,许多学生和家长仍然会不惜代价,争取上常春藤大学。事实上,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是在没有贬低美国名校的前提下,充分肯定了美国普通大学的水平,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为那些不能上名校的学生减少一些焦虑,尤其是那些有天资和能力上名校的学生。
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界锁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建几所世界一流大学,比如每逢召开国际校长大会,请来的大多是美国的名校。
 
在我看来,更应该多邀请的是一些美国公立大学的校长,也许他们会给中国的大学带来更值得借鉴的经验,因为中国所谓的名校离美国的普通公立大学仍有差距。美国高等教育水平世界一流,并非就因为那些名校,而是所有大学体现出的高等教育水平,甚至包括那些社区大学。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并非只是几所大学在那里竞争所谓的“一流大学”,而是包括所有中国的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家长们和学生们也应该相信,“任何一所中国大学都能够做到”,不必为上不了名校而过多焦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