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学生杂志社的活动~ |
2005年4月19日,大学生杂志社国际讲坛首次邀请李开复博士在人民大学演讲,精彩的“成材之道”吸引了当晚从北京各高校汇集到人民大学世纪馆的2500多名学生。随后的9月底到11月初,大学生杂志社的国际讲坛又以其越发浩大的声势推出李开复博士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巡回讲演。而大学生杂志社活力激情的团队也给开复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大学生杂志社团队的朝气和活力也深深感染着李开复博士,他后来在开复学生网上写道:我见到过的大学生杂志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富有朝气,富有责任心的。
9月22日,在大学生杂志社记者的陪同下,李开复博士带着对中国大学生的深切关怀和“选择的智慧”,奔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广州、西安、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城市演讲。高校大学生听众多达2.92万人,尽管有所预料,学生们火爆的热情仍然大出大学生杂志社记者们的意外。
9月22日 北京交通大学:从没见过这么火的演讲
2005年9月22日,开复在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作了《选择的智慧》的演讲,这是他在诉讼有了初步结果,重新回来中国后在高校作的第一场报告。
尽管大学生杂志社预期到来听讲座的人肯定会非常多,但是现场的情况还是大大超出了预期的情况:两层的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所有的出口都排满了人。大概从六点左右,长队就在礼堂外面排队等候。一个半小时后,大家都挤着要进去,但想进去听演讲的人数远远超过场地可以容纳的人数。
演讲开始,现场的两层楼礼堂,听众爆满,走道两旁也挤满了站着听讲的同学。同学的提问和开复的回答都十分精彩。演讲结束后,有个博士生说:至少有3000人吧!我在交大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火的演讲!
此次演讲精彩的内容《李开复在北京交通大学演讲同学提问》刊登在《大学生》2005年10月第18期上后,读者阅读率达到了49.1%,在当月文章中,浏览率排名榜上名列第一。而曾经在《大学生》3月第6期上登出的《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当时更创下了阅读率79.17%的历史纪录!
9月24日 清华大学:热烈掌声持续不断
在清华大学演讲当天,天气特别热,尽管有冷气,但因为当时清华建筑学院的报告厅的人爆满,进不来的同学们则趴在窗户外面听,礼堂里就更显得闷热。开复讲演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西服已经湿透,但他保持着他一贯的风度和儒雅,坚持讲到最后。
在清华大学所做的演讲中,开复指出了人生选择的七种智慧:一是用中庸拒绝极端;二是用理智反对片面;三是用务实发挥影响;四是用冷静掌控抉择;五是用学习累积经验;六是用自觉端正态度;七是用真心追随智慧。这七种智慧观,因为开复充满激情而又富有睿智的语言的阐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热烈掌声持续不断。
演讲最后,开复写下这样一句话:“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改变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掌声更是持久不息。
10月18日晚7点,开复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发表了题为“选择的智慧”的演讲。演讲开始前半个小时,交流中心大厅里便坐满了听众。更有很多人站在过道里耐心的等待。
在BBS北大未名站,一位去听了开复演讲的同学这样写道:
李博士的演讲浅入深处,诙谐幽默而又深刻精辟。在演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诸如“成功需要六种态度:积极、自省、自信、胸怀、勇气和同理心”等极富“李开复特色”的论断和人生感悟。在提问环节,大家问到 “为何不自己创业”,“如何分配时间”,“国内教育水平和国际先进教育的差别”“中国学生怎样走向社会舞台”等问题,开复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
关于开复在北大演讲,还曾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能够容纳400人的会议厅,来了800个学生。主办者非常为难,担心如此拥挤的场面会发生事故,只好委婉地劝说一部分学生离开。这时候李开复站起来,对主办者说:“不,你们不要让学生离开,只要把大家分成两部分就可以了。”
从北京大学演讲结束,出门的时候,一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冲过来专门递上一个纸条,上面写着:“希望李开复老师能到北师大去演讲。”而后来的每一场演讲,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场面:在一个学校演讲后,通常会有很多不同学校的学生递上邀请函,希望开复能有时间去跟同学们分享他的智慧
10月24日 复旦大学:特邀辅导员
10月24日,复旦大学听开复演讲的学生有2000多人。
校园里,几个匆匆走过的学生说着:“晚上的演讲是6:30,要提前占座啊!”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聆听到精彩演讲,学校还特别安排了校园网络直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更是在盛赞前四封信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后,盛情邀请开复担任“复旦大学校外辅导员”。
当时,秦书记一见到开复就说:我们非常熟悉开复。而熟悉开复的理由是因为他的四封信,他的每一封信我们的辅导员都在看,而且辅导员都引用出来讲给学生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开复说话比我们辅导员好使多了。与其辅导员转述开复的话,我建议还不如开复每年专门抽出一个时间,聘请开复到我们学校做校园辅导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