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该如何降低非京藉人口比例?

标签:
昌平户籍共赢可持续智囊 |
分类: 政府建议 |
昌平是北京的郊区,我给昌平经济发展题过两句诗“得意两城铁,兴起二社区”。地铁13号线和5号线,回龙观和天通苑,为昌平带来了超过60万的北京市区人口,完成了昌平从乡村到城镇的历史转型,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昌平现有常住人口188.9万,其中非京藉人口100.6万,京藉人口只有88.3万,所以,昌平提出“京藉人口必须过半”这个合理化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要求再合理,也是要有可行的办法才能做事的。总不能象“江东六十四屯”那样蛮干吧?况且那样成本我觉得更高。或者如野蛮奴隶主努尔哈赤那样,凡是交不出一大笔钱的穷人,都认定为“懒罪”然后赶走甚至杀光?我觉得那就太“灭绝人性”了……
请原谅,我真的不知道昌平区打算怎么提高京藉人口比例。但我有一个合理化建议,希望昌平区政府,以及有和昌平区政府类似合理化要求的地方考虑。
从数学角度,让京藉人口过半,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京藉人口数量,二是减少非京藉人口数量。而对昌平来说,后者不可取,前者很赚钱。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从100.6万非京藉人口中,选出62400名,20800户有经济实力,愿意用行动证明自己爱昌平的非京藉人口,每户收390万元人民币,给120平米住房,让他们成为昌平人,昌平的京藉人口比例,自然就过半了。而且,昌平区有以下好处:
⒈
可以得到624亿元,每人100万的落籍收入。
⒉
可以得到13312套建筑面积60平米的公租房。
⒊
可以得到20万平米的底商,每天60万租金。
⒋
可以收到20.8亿管理费,给公务员发奖金。
好了,好处先写这么多,不知道昌平区政府是不是能够文明执政。但我希望昌平区政府能够愿意为他们的要求,支付合理的成本。更希望昌平区政府不会不懂知足,能够理性的在不同方案之间比较优劣,选择更文明,更优秀的做事方法。
对于有经济实力的非京藉家庭来说,390万元,120平米房子,1个地下车位,3口人的北京户口,绝对是物超所值的好事。昌平区如果限量销售,找20800户有钱人,毫无压力。我的价值,就是提供一个尽可能节能省地,品质一流的项目方案。
这20800套120平米房子,我建议分成四个小区,每个小区5200套。如下图,我们设计的这个方案,在南北向楼间距≥127米的前提下,实现了小区内地面无车的人车分流,两梯四户的板楼,5200套商品房,每套送1个地下私家车位。除此以外,额外还有超过1040个地下车位和至少870个地上画线车位,确保居民不会为停车和环境发愁。
只需要东西宽450米,南北长640米的一块28.8万平米432亩的地皮,就能解决5200户富人和3328户穷人和睦相处的居住问题,而且在小区内提供充足的生活配套。图中蓝色部分是870个车位,黄色部分是独立底商,小区四角能看到四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小区内有25栋地上27层的商住楼,8栋地上27层的公租楼,都采用欧洲标准,地下1层是B层,也就是BASEMENT地下室,地上1层是G层,也就是GROUND
FLOOR底商层,住宅层编号1到26层,实际是2到27层。都设计了专用的急救电梯。可以说,这样大的小区,地面人车分流,而且有充足的停车位和生活配套的小区,即便在今天的北京,也是非常罕见的,连房子带车位390万,真的一点都不贵。
而这样一个小区,总建筑面积106万平米,可以得到46.8亿元建房成本,也就是5200户认购人支付的每户80万元建房款。招标一流的开发商,每平米4400元,按照德国住宅节能标准,精装修,中央新风,地板采暖,不需要市政暖气的节能房屋,经费绝无问题。昌平区的管辖面积是1352平方公里,拿出1.1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毫无压力。
有人会问土地从哪儿来?可以用13312套60平米公租房去置换。1平米公租房换2平米地皮,会有很多村子抢着换,换完之后,政府还能剩下3712套60平米公租房。
鉴于收取物业费在国内很难,所以,我建议每个小区虽然有54305平米底商,但政府应该把每个小区的4305平米移交给业委会,这些底商大约可以带来每季度120万元租金收入(按照每平米每天平均收入3.1元房租计算),足以让小区业委会保证小区入住以后的基本生活品质不会下降。当然,政府持有的,这四个小区的20万平米底商,可以给政府带来的是每个季度5580万租金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靠底商租金啦。
按说我的方案介绍到这里,已经说的够清楚了,但我还有三点需要补充:
⒈
昌平区新增20800户居民,政府收了624亿入籍款,这笔钱建议拿出30%,分给之前拥有昌平户籍的全体昌平人,187.2亿,平均到88.3万昌平人,每人大约21000元,有了这笔钱,我相信大家是能够接受多了20800户新昌平人这个现实的。至于剩下的70%,昌平区政府该怎么和北京市政府分享,咱老百姓就不要惦记了。
⒉
我们的方案容积率高达3.0,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而且不会给昌平区增加什么交通压力,起码不会增加停车压力。而且我们设计的户型,使用率高达81%,大家一定喜欢。

⒊
按照昌平区常住人口188.9万计算,只需要85个这样的8528户小区,即便在每个小区居住用地面积28.8万平米的基础上,平均再配套40%的交通和绿化用地,也就是11.5万平米,按照这一标准建一个昌平新城,七成居民住120平米板楼3居,三成居民住政府补贴的60平米公租房。只需要六公里见方的城市用地。而且其中至少三分之一是公园。这就是规划的力量,技术的作用。现在的昌平区,三口之家住120平米板楼3居,有私家地下车库的,有几成?又有几成人口,能享受60平米月租1800元还有政府补贴的公租房?新城规划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努力识数,大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幸福。
我知道地域歧视,是中国的三大民族毒瘤:伪善、仇富、残忍。共同结出的恶果。但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我的建议,逐渐帮助我爱的祖国恢复健康。也希望昌平区政府能够考虑我的这个建议,毕竟这样能让政府一分钱都不出,最快最好的解决昌平区政府提出的合理化要求,能让20800户爱昌平的有钱人,圆北京户籍梦。更能让13312户现在居住条件实在太差的家庭,享受到公租房政策的实惠。中国需要共赢,人民需要思考,欢迎大家给我的建议提出完善意见,帮助我给昌平区政府做一次智囊。
前一篇:义务教育每年至少得花两万亿!
后一篇:公交姓公才能让全社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