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能不夸大事实好好说实话不?

标签:
事实实话泡沫品质合作建房房产 |
分类: 合作建房 |
看到微博上一条消息,某媒体黑某些餐厅:冰块比马桶水还脏。这种明摆着不靠谱的新闻,被某读者调侃道:记者,咱们玩儿个游戏吧,我每吃一块“更脏的冰块”,您就喝一口“更不脏的马桶水”怎么样?有哪位记者敢应战吗……
我们都知道,媒体是有社会责任的,记者们的力量真的超强大,蜘蛛侠电影里,平民都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希望媒体人们也能面对。
我是个小人物,没钱没势,甚至没钱用广告费来修正舆论(很多开发商会这样做的)。但我有一点社会责任感,从2004年10月被媒体捧场,成为“人名”或者“名人”以来,一直觉得自己是有社会责任的,也在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努力。
从协助孙维煊委员提交“⑴合作建房,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提案”,到委托孙维煊委员代交“⑵蓝城,信用交通城市”的提案,乃至通过更多支持我的代表、委员们,帮忙代交:
⑶“两限房-限单套面积限平米单价”的提案,
⑷“公租房-住有所居,全民尽保”的提案,
⑸“招拍挂供应土地应配建保障房”的提案,
⑹“房价地价分离的开发模式”的提案,
⑺“公务员薪酬倍差制度与廉政建设”的提案,
⑻“性服务业合法化可年纳税上万亿”的提案,等等建议和提案,我自认为,还是为社会做了很多事情的。当然,可以有很多不讲道理的人认为,这种事无论政府采纳与否,都与我这个提案人无关,甚至可以用,你就是做合作建房的,做好你该做的事,这种蛮不讲理的思路,去否认我的努力,甚至妄图禁锢我的思考。但我这么多年的付出,历史不会忘记,人人有目共睹。
我写这篇博客,目的绝不仅仅是陈述我自2004年以来做过多少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更不仅仅去证明我为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更重要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明白,每一个人的每一点努力,虽然可能毫无意义,但绝对可能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提出合作建房的2004年,还没有限价房、公租房这俩概念,但如今,限价房,公租房,已经要用“亿平米”这个庞大的单位来统计。而让我不得不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则是太多记者实在是不敢面对“媒体义务”的尴尬现实。
媒体不该恶意传谣,“华清嘉园每平米房价10万”“把招拍挂成交额误作土地出让金”之类的谣言和错误,有多少社会危害,你们比谁都清楚,希望不要再传谣了。
媒体有义务披露真相“北京招拍挂卖地十年,国土局贷款逾六千亿,销售额不足四千亿(扣除不属于国土局收入的拆迁公司补偿),至今尚欠银行本息逾三千亿,实际亏损逾两万亿”,“北京实际建成房屋总面积远超政府统计”但你们不敢披露……
好吧,不敢多要求媒体,哪怕你们采访我之后,我一再恳求,不要恶意报道,比如,造谣或传谣“于凌罡边接受采访边洗内裤”。但你们就是有这么奇葩,两位最近采访我的记者,不约而同的,继续不顾我的恳求,恶意重复这种“明摆着的谣言”。
合作建房,一起当开发商。多简单的道理,也被写成完全看不懂,不合逻辑的“自己做开发商”,您能解释“是谁自己做开发商”么?我真的没啥好说的,支持不支持合作建房,您可不是一个个人,您是一家媒体,咱得稍微有点底限啊。
信用交通、模块化城市,怎么让富人出钱种3亿棵树?这种对社会有益的想法,您可以因为不承担社会责任,只想做娱记,而用有色眼镜抹黑甚至无视,但我希望,媒体还是能:“不夸大事实,好好说实话”。
中国人民够可怜了,吸着毒气,喝着毒水,吃着毒菜,就别给大家看毒文了,好么?北京的房价和收入比,固然是很夸张,但北京到底有多少平米房子的事实,媒体记者好不好做一期真实的调查?那么多调查记者,你们搞不清北京有多少平米房子么?拜托,小产权房,也是房子啊,非住宅建筑,也是房子啊,能租着住的房子,真的很多啊。虽然北京实际生活的人口数量,也该调查记者们,去好好披露一下。
我在北京电视台,做过一期给“车强夫妇”代表的,月收入8000元的北漂家庭支招的节目。在北京,月租3000元,是能租到体面房子的,两室两厅,精装,邻地铁,媒体能不能报道一些这样的资源,引导需要品质生活的工薪族,别去挤群租房?
说起房价房租比,房价收入比,媒体真是很让我失望,扫盲是你们的义务啊,为啥不能多做些扫盲的节目,好好帮大家算算账,让老百姓知道知道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呢?统计一下房源面积,披露一下供需真相,告诉大家,不用慌,房子比人多,买房投资,比银行存款稍微好点,但绝对不是更好的选择,不好么?
在房价如此畸高的今天,媒体的良言,有多么可贵?提醒大家,总价200万的一套房子,首付60万,月供至少9000元。而租这样一套房子,绝不会超过每月4000元。引导大家理性租房,帮助大家寻找投资渠道,计算投资回报,我觉得是媒体人,特别是财经媒体人的义务。在北京,花三分之一的钱租房,就能比花三倍的钱买房更有品质。让大家知道这个事实,不去盲目做房奴,学着去投资,真的是件很有道德的事。
媒体记者,你们可千万不要对社会灰心,你们要是不告诉大家这些真相,我们可真的是没别的人可以指望。你们不去引导,甚至给开发商做托儿,被开发商招安的话,那可是后果很严重啊。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对媒体和记者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别觉得自己只是个码字赚钱的人,别觉得你们有权随手毁掉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世界。
合作建房,面对的环境够恶劣了,高抬贵手吧。我们从2005年成立公司,到如今仍然在坚持,除了600多出资人每人承诺共同承担的500元,总计30多万之外,不算我本人应得的几十万薪水,光我个人为大家义务买单的各种花销,有没有30万,大家会算不清楚么?我们面对各种不正当竞争,不公平环境,需要媒体给一点公正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
新中街项目“瑞士公寓”,媒体造谣说“于凌罡被万通招安”……
芍药居项目“元大都”,媒体纷纷指责,合作建房价格过高……
花园路项目“藤花紫院”媒体纷纷拆台,合作建房人报价最低……
你们强大,我们弱小,给我们一条生路好么?谢谢媒体的记者爷爷奶奶们。
瑞士公寓项目,我们想买地,没有万通的贷款资质,我们就不能每个人首付24万,贷款24万得到60平米房子,而必须每人出资60万,得到60平米房子,成本上升不说,更得不到万通的品牌价值和成本控制承诺,甚至会失去与其他开发商和平共处的平等待遇。我一再解释,那是200多出资人,在东城区党校租场地开会,请万通来说明,大家全体投票的结果,可就是有些记者要造谣,希望把我们和开发商敌对起来……
芍药居项目,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房价即将迅猛上涨,我们买地的成本,决定了我们得房的成本就是每平米那么多,但没有媒体去指出,合作建房的成本即便增加,也是远远低于市场价的这个事实。当某些媒体,某些记者,甚至恶意引导,说什么,于凌罡组织合作建房,一直没有成功,害的一些人没有买房的混帐话。拜托,我们合作建房一共才几百人参加,芍药居签合同的,算上我才113人,而且,大家共同冻结的买地钱,很快也就解冻归还了。难道一个没参加合作建房的人,没买房,也该我来负责么?那么,请问,因为媒体的误导,很多人没来签约,他们后悔了,又该怪谁呢?
花园路项目,我们是报价9900万,但标底是9380万,我们明显高于标底,而且,我们是唯一提供了全套设计方案,并且按照标书约定,承诺售价的投标人。在评标现场,其实每个评标专家都知道,那些开发商报的高价,意味着他们至少会囤积2年,否则利润会远低于行业水平。事实上,这块地,也是被囤积两年,然后悄悄转让了。
现在,北京的房价真的已经很夸张了,但房价上涨的原因,是政府每年增发近10万亿的货币。中国的M2,从08年5月12日地震前的30万亿左右,猛增到如今的110万亿左右,媒体能不能给大家扫扫盲,这意味着啥?房价到底涨了还是没涨?
某些被操纵或自愿被操纵的媒体,甚至去渲染“五年后北京房价翻倍”的预言。唉,你们能不能算算,那意味着,计算复利,年涨幅要连续超过15%?能不能告诉大家,现在昌平的房价已经每平米23000元,你们这是在推动昌平的房价五年后接近每平米46000元!这样的泡沫,居然有媒体去帮忙使劲吹?知道一旦破裂,意味着什么吗?
今年6月13日,因为业内传言,光大无法支付兴业的60亿到期贷款,导致隔夜利率暴涨,股票突然暴跌。这样的事情,不是每次都有救的,夸大房价涨幅,最终必然导致泡沫破裂,远离合理价格的中国房价,一旦泡沫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让我们给媒体记者们鼓掌吧,希望你们能不要夸大事实,好好说实话。合作建房不是万能的,对社会的影响也确实微不足道。但我希望媒体能正视我们的努力,给合作建房留一点余地。我们一起当开发商的事,希望媒体能多一些正面报道,不胜感谢。
后一篇:信用交通及模块化城市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