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建议
(2013-02-22 10:17:33)
标签:
行政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农业公司家庭农场房产 |
分类: 政府建议 |
懦弱,是什么意思?就是明知需要,却不敢说出来。我们的国歌第一句,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希望大家勇敢一点,不再懦弱,一起主张自己应有的权利。不要自欺欺人的说什么“中国可耕地少,地段有好有坏,人民做不了主”。
其实,勇敢的面对数字,是很简单的事,中国有多少人口,我们说不清楚,但可以先按15亿来算,中国有多少耕地,我们说不清楚,但可以15亿亩肯定会有。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全国划分成1万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9万亩耕地,4平方公里居住用地,虽然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团结的中央政府,但我们同样需要每个家庭,每个行政区,有基本的自持能力。就好像一个家庭,孩子们不能总想着啃老,家长更不能永远不让孩子们当家做主。中央不是早就说了么,要让人民学习当家做主,那总要给点资源吧。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老人们的善良,中央对人民的呵护,我们要心里有数。而且,上来就搞大撒把,也是完全不可行的,中国不能走邪路,这话其实没错。
所以,对于粮食安全,我的建议是,每个15万人行政区,要把分管的9万亩耕地,分成50份,每份1800亩,并成立50家农业种植公司,每个农业种植公司,管理30家农户,每家农户种植60亩耕地,每年检查各农户对耕地的利用情况,评比各农户的种植产量和质量。对于这1500家农户中,连续3年产量和质量评比最差15家农户,或者违规使用耕地,比如导致超过3%耕地面积无法耕种的农户,都要及时淘汰,把农业种植机会,留给最知道爱护耕地,最能有效利用耕地的好农户。
保守的说,如果每亩耕地,每年能生产1200斤粮食,按照每个人每天2斤粮食的食量,也就是每人每年720斤粮食的需求量,9万亩耕地,正好满足15万人的生活需求。
备注:养殖行业生产的肉蛋奶鱼,也是要消耗粮食产量的,所以,耕地只要确保是农用,挖鱼塘,建大棚,也是要鼓励的,当然,每年要生产多少米面,每个行政区要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总之,50家农业公司,每个公司30户,每户60亩地,每个15万人,5万户的行政区,大约会有1500户,也就是3%的农业人口,这是生存的底线。
每个行政区4平方公里居住用地,建议拿出一半来做基本居住,也就是200万平米,分成50份,每份4万平米,居住1000户,3000人。按照容积率2.1计算,8.4万平米房子,人均住房面积28平米,每户3口之家,都能住上10层电梯板楼的2居室。
当然,每个行政区,都还有200万平米额外居住用地,觉得2居室不够住的家庭,只要肯出合理的价钱,您愿意住多大房子,都可以。甚至本行政区地皮不够的,还可以额外找政府买更多的地皮来住。鼓励消费是基本原则,只要您不干涉每户3口之家有住2居室的基本权利,我们就不干涉您多花钱,住大房子的消费自由。当然,监督、督促规划师们,合理的布局每个行政区,把每个行政区建成花园城市,是每个行政区的居民们的基本权利,更是基本义务。千城一面,千房一面,是绝对应该避免的。
中国需要不要“粮食安全”,我想是不需要争论的,把9亿亩耕地,分给1万个行政区以后,中央政府的压力,一下就缓解了,手里至少还攥着6亿亩,甚至9亿亩耕地,生产的农产品,既可以补足各个行政区可能存在的缺口,比如,有的行政区,管辖的农田遭了灾,或者管理不善,完全没关系,中央手里有那么多粮食,足够救济了,实在不够,还可以进口。当然,中央的粮食多了,也可以鼓励出口换汇,世界上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和地区,也多了去了。
每个行政区的农产品生产,主要针对本行政区的居民需求。同样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粮食安全,解决的是够不够吃,能不能吃饱的问题。食品安全,解决的是卫不卫生,宁不能吃好的问题。每个行政区的居民,都别幻想把责任甩给中央,监督好本行政区的50家农业公司,1500户农业家庭,让他们种良心菜,放心米面,环保鱼、肉、蛋、奶,是每个行政区居民应尽的国民义务。
现代文明,竞争是一切的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必须在每个行政区起作用,汰弱留强,想让老百姓有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全靠中央,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把权利下放到每个行政区,把竞争尖锐到,每个连续3年产能和品质本区最弱的农户,必须被淘汰,每家农户,都必须好好干,凭良心。
识数,是很重要的一种素质。不要幻想一切靠中央,全国划分成1万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15万人口,9万亩耕地,4平方公里居住用地,让全国人民都识数,让人人都知道中国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在用什么模式来监督,合理的分配任务,并由中央掌握充足的资源来做“保险”,才是中国可耕地管理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合理模式。
最后,补充一下:每个行政区的4平方公里居住用地,不一定是相邻的,可以是50个4万平米的基本居住用地,和200万平米行政区综合用地,而且,这个行政区,应该与人大代表的选举直接挂钩,全国1万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50个子行政区,每个行政区该选多少中级人大代表,每个子行政区该选多少初级人大代表,都是该立法明确的。
而全国1万个行政区,也建议每50个组成一个高级行政区,全国200个高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选9名全国人大代表,1800名全国人大代表,组成的国家议会,才该是真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
当然,选举这种事,盲目的去搞,是不合理的,要慢慢来,优化选举规则,是执行选举的前提。中国的富强之路,还有很长的距离,搞普选,是需要制度支持的。先解决可耕地的合理分配和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产权清晰,然后用至少10年的时间,去沉淀每个行政区的心态,让人民了解管理行政区的合理成本,和每个行政区可能维持的合理行政收支,只有足够多的国民开始有勇气识数之后,才可能开始谈中国富强的问题。
否则,即便是只有1000户,3000人的初级行政区,每年该有多少财政收支,行政区的权利义务该是如何,很多老百姓也是全无概念的。买得起马,舍不得鞍,糟蹋宝贵的土地,真的一点不奇怪,那就太可惜,太败家了。
而到了5万户,15万人的中级行政区,每年的财政收支,更是天文数字,保守估计,每个中级行政区的可支配税收,就该是每个月1亿元,这些钱该怎么花,我真不信任那些根本没当过家的“代表”。看到昨天的新闻,为了轻微追尾,不到2000元的损失,下车在高速上争论,导致7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报道,我觉得,这每个月1亿元,被糟蹋起来,也真不怎么经得起折腾。
而对于读者来说,我也很有理由相信,很多人读到这里,还会以为,每个行政区的9万亩耕地,会是完全相连的一大块,尽管他们其实还不知道9万亩耕地,其实是60平方公里,也就是东西宽16里,南北长15里的一个大方块,那么大的一块地。而事实上,耕地不是这么完整的,中央给每个行政区划分耕地产权的时候,能做到,每个行政区的50个农业公司,每个公司的1800亩耕地,都基本相连,可以划分成30块200米见方的农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每块农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更是肯定会参差不齐。
所以,我还要提醒读者一下,农地,不一定都是种粮食的,只要有合理的投入,该养鱼养鱼,该种菜种菜,甚至还有些经济作物,比如棉花,水果。反正中央政府手里还有6到9亿亩耕地的,各个行政区的农业公司,每个行政区的1500户农业家庭,要做好培训,得到合理的经济支持,设施农业,已经是现代农业最基本的前提。
灌溉技术、肥料技术、良种技术、防灾技术(驱虫等),是现代农业的四大基础,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前提就是有合理的投入。种粮食,就要好好解决土壤和肥料,以及虫害,鸟害,灌溉等问题;养殖,就要解决好饲喂原料的问题,该积土养蚯蚓,还是积糠养面包虫,或者种植苜蓿,大叶蔬菜,粗饲料,一定要肯花钱,不能一味依靠工业化饲料,行政区的农业公司,搞家庭化竞争,目的就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解决质量的问题,但品质优先。而解决量的问题,则要靠中央手里的6亿到9亿亩耕地。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让大家吃得好,喝的好,过得好,有安全感,尽量避免癌症村,不要贫富差距太大,不要出现两极化,是很重要的,而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合理的按人口划分行政区,并给与每个行政区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8亿亩耕地红线。拿出6亿亩耕地,4万平方公里居住用地,分给中层和基层行政区,其余归中央直辖,才是合理的。否则,就是极度危险的,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识数,醒悟,不要“懦弱”,要敢于主张合理的权利。
前一篇:面对高房价的四种应对
后一篇:合作建房BTV有话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