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的房地产趋势

标签:
后奥运房价房产 |
分类: 理财知识 |
一觉醒来,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可已经是“后奥运时代”了。
众所周知,上周五,深圳只成交了一套新房。(后来据说是数据更新错误)
数据来源,深圳房管局官网:http://www.szfdc.gov.cn/xxgk/fdcgl/fyycjgs/
http://www.linecity.cn/szsf0808.jpg
而同时的北京,住宅签约套数和面积也比去年同期降了几倍,http://www.bjfdc.gov.cn
http://www.linecity.cn/bjsf0808.jpg
而更可怕的,则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负债一年就增加了七成,参见新闻: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42306926
以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为例,2007年上半年的企业负债只有454.3亿元,
而到了2008年上半年,企业负债骤增到752.8亿元,增加了298.5亿。
万科的股票,更从2007年11月1日的每股40元,跌到如今的7元……
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成交量相比牛市成倍下降 ……
房地产企业出现高负债,发展前景堪忧,举步维艰 ……
那么,后奥运时代,难道就只有以上两个特点?没有希望了么?
其实,绝非如此,根据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房地产发展的过程来看。
象目前中国这样,以短期暴利为目的,违背基本经济学原理,只会是暂时的。
房地产行业,乃至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也必然回归价值投资的理性模式。
在之前的博客文章里,我谈到了短模式,和长模式,相信大家已经阅读:
短模式:每投资一百万,希望三年内赚成至少二百万,以炒作为特征,以高价为追求。
长模式:每投资一百万,希望两年后每年收益二十万,以低价为特征,以租金为追求。
进入后奥运时代,“滞涨”已经成为“政府、银行、开发商”共同的敌人,必须消灭。
而消灭滞涨的唯一手段,就是回归“房价房租比”,维护购房人的利益。
首先,中央乃至地方政府,必须真正去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一味的靠卖地去赚钱,已经完全不可能了,那些“地王”的楼面地价,已经被频繁出现的“退地风波”证明,简直好象60元的中国铝业,46元的中石油,40元的万科……一样,只能是刹那的火花。那些所谓的“地王”只是在炒作和垄断土地供应的特殊时期,集体失去理智的“铁证”,即便政府可以通过地王取得暴利,但个体的暴利,远不如薄利多销来得实惠。
以北京为例,即便最保守的按照07年的新房销售面积1889万平米,每平米平均800元土地出让金计算,政府卖地的纯收入,也要超过150亿,可事实是,政府卖地,五年才赚了145亿。
参见社科院报告: http://www.cs.com.cn/fc/02/200701/t20070131_1047035.htm
从2001年11月份到2006年11月份,北京市公开出让了253宗土地,共收地价款466亿元,其中政府纯收益达到了145亿元,溢价达到了62亿元。
政府必须停止“一味卖地”,听我良言:政府应持有城市新建商业的50%,追求可持续发展!
其次,后奥运时代的拆迁和土地开发,也必须有所转变。
谁都知道,拆迁当中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出人命都不希奇。而“和谐拆迁”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我们给政府的建议,是全部落实实物拆迁,也就是以房换房,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⒈ 成立一个拆迁委员会,每周定期开会,并允许市民旁听,接受书面提议。
⒉ 把全市需要拆迁的房屋,按院落和楼,分成若干单元,并统一编号。
⒊ 政府在招标建筑商开发两限房的时候,代建若干栋回迁专用楼。
⒋ 拆迁委员会根据每个拆迁编号,依次制定拆迁补偿的面积标准,和面积差价。
⒌ 公示补偿标准,约定截止日期,派出专职的拆迁协调员(或委托拆迁公司)按号协调。
⒍ 这样一来,被拆迁单位,也就互相有了竞争,毕竟回迁房是有限的。
第三:在保证政府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拆迁的前提下,规模开发。
传统的开发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囤积和空置,大量的土地被囤积,而政府也只能无动于衷,我们参加竞买的几个地块,无一例外的都被开发商买到后囤积了,而那些面积更大的土地,被囤积的时间只会更长。
所以,两限房,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被囤积,因为限制了价格,开发商再囤积就没意义了。
具体到北京两限房项目的开发效率,大家可以查一查,就该支持两限房了。
总之,在后奥运时代,两限房是最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也最有利于开发商的项目模式。
至于普通商品房和高档商品房,他们的价格远远超过了市场承受力和自身的实际价值,所以一旦失去了炒作投机的价值,也就必然要回归理性。只是这个过程必然很长,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未来的三年里,房地产销售都将处于相当低迷的状态,而房价的理性回落,也必然是要逐渐的完成,请大家要有耐心。如果你等不了,那么,建议你考虑考虑价值投资,并多多学习理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