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 |
分类: 合作建房 |
最近两周,上海东方卫视“非常道”,BTV-8“谁在说”,CCTV-新闻“记事”先后播出了我参加的节目。特别是“记事”虽然是重播,但依然引发了很多观众对合作建房的支持。
只是,很多人搞不清“合作建房”和“集资建房”的区别,而且对“合作”并不了解,更不能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孪生关系。可是,既然是“合作”,就要“共担义务”,才能“共享权利”,虽然合作者并非同事,也不是同学,但是,既然都有同样的目标,在同一个团队,就已经有了共同的利益,不认真了解“合作规则”,幻想“天上下馅饼”,是根本不可能的。
下面,先简单介绍一下合作建房的基本操作模式:
合作建房的操作透明,监督规范,是我国社会目前最稀缺的经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合作者首先共同承担少量的(我们这里是500元)前期成本,并签署合作公约(承诺书),以维持合作团队的必要支出。而每个合作者个人的资金,只要与支持合作建房的银行洽谈,并统一约定一家银行提供服务,每个合作者自行在指定银行建立存款卡,并声明授权银行将存款余额告知合作机构,就算是参加了合作。
在实际操作项目时,首先由工作团队进行洽商、评估,并落实项目的成本和分配(出资)方案,再委托律师制作项目合作合同,再由每个合作者自愿向其在指定银行的个人账户内存入约定的资金,并由合作者分别委托银行扣款委托买地,就可以解决购买土地时需要的资金来源。而且,如果买地失败,银行可以直接解冻每个合作者的冻结资金,合作者的资金安全有充分保证,而在买地成功之后,银行也已为每个合作者出具其参与合作出资的证明,并由合作者共同依据事前签署的合同,委托专业机构管理、开发,并将建成的房屋,以及取得的收益,按照合同约定,根据各人出资的不同,井井有条的落实到位。
甚至在房屋的分配问题上,我们也有非常明确的积分抽签选房制度,为项目做出特别贡献(主要是前期多出资)的合作者,可以得到更多积分,积分高的合作者有优先选择房屋的权利,积分相同的合作者通过抽签决定选择顺序。在抽签之前,首先由大家共同根据每套房屋的楼层、朝向和户型,制作若干份房号价格表,并通过集体现场投票,选出最终有效的版本,再由合作者按照积分和抽签的顺序,依次选择房屋。这种规则,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能让每个合作者都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甚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在合作建房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专业机构提供开发管理服务,并且执行“分次定向转账制度”,每月月初,公布下月“预算和进度明细对照表”,并公布上月“预算和进度执行对照表”,在对外保密前提下,接受全体合作者的监督,合作者可以通过书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预算和进度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如果建议得到采纳,将给予奖励,而没有被采纳的建议,也会给出书面的答复理由,并登记备案。在项目建设期间,公司的财务、公章、合同等档案文件,都在银行租赁的保管箱内存放,每次使用,都要详细登记备查。
可以说,这样的操作模式,比起现在市场销售商品房的无秩序状态,是要好很多的,而且,由于合作建房的资金充足到位,不存在拆东墙补西墙、挪用资金的风险,没有销售风险,还能有效的避免囤积、空置和烂尾,从全世界的经验来看,每个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国家,都落实了合作建房制度,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稳定房价,缓和社会矛盾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⒉ 我从2005年4月4日开始成立蓝城公司,启动合作建房,由于种种原因,多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依次如下:
2005年5月,东四十条港澳中心东侧的新中街1号地(现瑞士公寓,均价3.3万
http://bj.house.sina.com.cn/exhibit/3559.shtml),我们提出,由400名(份)合作者,每人出资24万元,可以一人出资多份,合计出资9600万元,直接付给万通集团,并由银行建立专有账户,利用万通集团的资信,取得1.44亿贷款授信,合计2.5亿,委托万通集团竞买土地(该地块成交价仅1.98亿元),并负责建设至初装修标准交房,在取得预售证后,合作者每人再通过贷款平均支付24万元(视楼层、朝向、户型有价差),合计9600万元,并取得一套建筑面积60平米的住宅(可以通过出资多份,取得60、80、100、120平米甚至更大的单套房屋),相当于8000元每平米,且可共有200个地下停车位。而万通集团,则可以通过销售5600平米底商和400个停车位中的50%,得到销售回款(3万每平米x5600平米+15万每个x200个地下车位)1.98亿元,由于项目总成本肯定不到3亿,在合作者全部出资,并付清1.92亿的前提下,万通只需要从销售收入中拿出1.08亿,即可收支平衡,其余的9000万,即可作为万通集团为合作建房提供服务的管理收益。
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共赢原则”的项目方案,但由于个别媒体的误导,使一些合作者,以及万通团队中的一些人,错误的站在了对立面,而没能共同取得巨大的收益,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当然,在策划方案时,由于时间紧促,经验不足,没有提供40平米的选项,门槛设置不合理,也是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事实上,如果当时按照每份40平米,直接出资16万,贷款支付16万设计方案,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很多很多,这是由于我的错误造成的,在此,我郑重向大家道歉,真心的说一句“对不起”。
2005年7月,芍药居甲2号(现元大都项目),我们设计了420份,每份60平米,出资15万,取得预售后再出资25.5万的方案,折合每平方米6750元,但由于还能保留2300平米底商和200个地下车位的共同所有权,在项目建成后,每个月还能分享35万的收益,折合每份60平米住宅可以分到830元每月的收益,经过测算,折合实际房价不到5000元每平米。可惜,这个势在必得(买地时没有竞争,只要我们钱够就能买到)的项目,由于很多出资人渴望更低的房价,没能看清形势,而功败垂成。遗憾的没有凑够启动所需的资金。
2007年3月,花园北路25号,我们设计了248套40-120平米的住宅,并在4天之内,成功筹集了9418万元资金(实际到账金额),报价9900万,参与了投标,我们的标书,从设计方案,到资金安全,以及操作模式,都得到了国土部门和评标专家的认可,但最终没能中标,遗憾的再次没能成功。
⒊
合作建房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内外两点:
内因,主要是老百姓没有真正意识到合作建房是自己做开发商,很多人缺少共赢意识,缺少合作意识,不愿意共同付出,只想拣现成便宜,而且对市场的房价和成本,缺少必要的客观认同,要求太高,无法满足。
外因,主要是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土地管理中科学理财的重要性,一任政府卖掉后十三届政府收益,而不认同我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且盲目认为高房价是高GDP的支撑,缺少风险意识,且普遍存在官商勾结的犯罪行为,所以很害怕合作建房的操作透明使房地产行业规范起来,因此,在各个环节,虽然我们能得到很多官员的支持,但也有相当的官员站在开发商一边,不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得合作建房遇到种种阻碍。
客观的说,合作建房是房地产的一种补充形式,并不会影响到开发商的利益,但却遭到开发商的敌视,原因首先是舆论环境,其次是缺少沟通,更关键的,是房地产行业涉及太多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开发商可以得到种种照顾,而合作建房则必须循规蹈矩,自然无法公平竞争。甚至连合作建房人共同成立公司,开发房屋之后,如果180人出资,开发200套住房,多余的20套是否可以按市场价销售,依法纳税之后,收益由180名出资人按出资比例分享,都有种种质疑,自然也就使得合作建房存在种种问题而举步为艰了。
⒋
中国目前的状态下,房价已经见顶,土地供应也将日趋规范,我们依旧会坚持落实合作建房。并通过与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力争促使政府认可并启动“蓝城项目”,蓝城不是一般的合作建房,而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专业机构联合运作的新城建设,是一种节能、宜居、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上必经的一个项目,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实现蓝城计划。
前一篇:你是否相信房地产行业暴利
后一篇:开发商暴利与合作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