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限户型不限房价是不够的

(2006-09-07 14:43:37)
分类: 两限房·廉租房
[color=#3333cc]注:本文中,带双引号的斜体字部分,表示引用自徐教授的博客文章,其余是我的一些看法,特此说明。[/color] [url]http://blog.soufun.com/bulu/7718834/articledetail3_249472.htm[/url] 今天,看到徐教授写的两篇文章,有一点体会,写一篇文章,希望从实践出发,谈谈目前政府调控中关键的两个问题:“限户型”和“限价房”。 首先感谢徐教授对政府“限户型”政策的支持,在他文章中明确指出“[b][color=#0000ff][i]由于在2005年几乎没有给中低收入群体盖小户型住宅,欠了老百姓的债,现在动手带有一定的补偿性质[/i]。[/color][/b]” ,这句话,正是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单套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住宅必须占项目总面积的70%以上”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 如同了解了72.8%的住宅被建设成144平米以上的大户型以后,才会做出必须支持“限户型”的结论一样。有些事情,不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一定会觉得不合理,但如果了解具体的数字和信息,就会得出“[b][color=#ff3300]只有这样才可以[/color][/b]”的正确结论。 对于徐教授新文章中对“限房价”的不理解,我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找到一点原因,写一点我的看法,人微言轻,不知道是否有道理,但事关重大,还是不得不写,请多多指教。 “[i]从表面来看,限制房价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让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房子。实际上,限房价在短期内未必能够起到作用,而从长期来看肯定是弊大于利[/i]。” 既然是要保护弱势群体,那就先来谈谈政府目前已经明确的态度吧:政府已经明确,限价房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今后的住房保障制度中: 廉租房针对最贫困最需要补贴的家庭(家庭年收入3万甚至更少);经济适用房针对比较贫困的中低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6万);而限价房,则是为经济适用房范围无法辐射的人群提供住房保障。 如果我们把这个限价房的门槛定位到9万元,即家庭月收入7500元。问题产生了:要不要为这个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如何为他们提供住房保障。 从徐教授的文章看,降低单套面积,改善供应结构,似乎就能让他们买得起房。 一套90平米的住宅,按北京的市场均价7500元计算,总价67.5万,按照年收入9万,每年攒3万,攒够两成[color=#ff3300]首付就得54个月,而且还要贷54万[/color];以后的20年里,即便不考虑加息,[color=#ff3300]月供也要3809.77元[/color],家庭月收入的50.8%,这里有个问题,装修款、税费、家庭其他支出可都还没考虑呢。 写到这里,我认为我已经[b][color=#ff3300]从经济学角度,得出了光靠限面积,不能让他们买得起房子的结论[/color][/b]了。而且,政府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的,一个关乎未来的利益。 那就是我们面临严重的能源问题。去年一年,我国消耗了3.2万吨石油,可怕的是,其中进口油达到1.36万吨,在中国的石油进口中,70%以上依靠海运通过我们无法控制的马六甲海峡,而且海运的90%以上是洋油轮。按照目前的保守估计,2020年,中国60%的石油要靠进口。生活在北方的居民可能没感觉,而台风桑美,则已经让政府领导在流了一身冷汗之余,充分意识到了这种危机,由于中心风速高达75.8米每秒的台风影响,南海海域有四天不能通行油轮,结果[b][color=#ff0000]南方一些加油站普遍出现了没有汽油的现象[/color][/b]。 停电,我们都感受过,太痛苦了,晚上不能看书,白天不能上网,远了不说,[color=#ff0000]要是这个博客服务器所在大楼连续停电72小时,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能想象么[/color]? 如果我们再不注意节能,政府再不出台相应的政策,反而逼着老百姓去消费石油,[b][color=#ff0000]北京这样的城市,一旦出现全城缺油,哪怕只有三天,后果不堪设想[/color][/b]啊。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政府早就知道,每个经济学家,心里也不会没这杆秤吧。 所以,[b][color=#ff0000]限价房选在交通便利,依托轨道的地方,减少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市民出行的能耗,也是政府的重要目的[/color][/b],经济目的要让位于政治目的,不知道我说的有没道理。 [b][color=#ff3300]如果不通过行政手段或经济手段,我们怎么保证普通购房人获得这些资源?[/color][/b] 从刚才我说的两个实例,我认为,哪怕不谈高房价带来的“[b][color=#ff0000]空置率[/color][/b]”这个敏感问题,政府也必须通过“限户型”“限价房”来保证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 下面,请允许我从实践角度出发,谈谈徐教授的三个论据。 “[i]第一,损害市场竞争机制[/i]。” 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不能脱离一定的合理范畴,特别是生活必需品,而房子,则无疑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开发商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牺牲绝大多数公民的权益,这是违背任何时代的法律准则的。而且,限价房并不是市场供应的全部,而是针对普通购房人的。事实证明,[color=#ff0000]中国目前还不存在想购买11万每平米住宅的消费群[/color],奢侈消费,当然是存在的,但到底有多少,是否应该为了他们的利益,而影响多数普通购房人,答案不言自明。 真正危害市场竞争机制的,是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无序状态,[color=#ff3300]烂尾遍地绝不是危言耸听,95%不节能则更是众所周知,交房延期,绿地不足,配套欠缺,危机四伏,正是今天我国商品房市场的真实写照[/color]。 在这种前提下,政府出台必要的政策,保障普通购房人的权益,不仅不是损害市场竞争机制,而恰恰是对市场的一种必要保护。 [color=#3300ff]在一个市场化的国家里,行业拿出1.5%来回馈消费者,恰恰是市场竞争充分合理的证明。[/color] “[i]第二,限房价缺乏可行性[/i]。” 说到可行性,什么事情就有绝对的可行性呢?让开发商去开发商品房就可行?目前,开发商违法用地占总量的比例达到50%,这样难道就可行?那我真不知道限价房怎么就不可行,难道还能搞的比开发商更差? 每年拿出1.5%来补贴房地产市场,简单易行,所以限价房的可操作性很强。事实上,北京多年来提供的经济适用房一直是限房价的,有经验,也有教训;只要政府想做,完全可以在经验基础上去吸取教训,做得更好是毫无疑问的。 注:请看我写的关于限价房操作办法,只有一页纸,应该不会耽误大家太多时间。 [url]http://www.linecity.cn/bjxjf.txt[/url] “[i]第三,限房价得不偿失[/i]。” 得不偿失,是什么概念呢,难道节约能源,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解决80%普通购房人的实际需求,不叫“得”么? 我们会失去什么呢?限价房,从宏观看,并不让政府损失地价款,反而有利于提高利用率。也许,在南沙滩地块问题上,有开发商叫价5亿,现在按成本3亿做成限价房会被认为损失2亿,可是,天价拿地者,一旦烂尾,或者不烂尾而空置的后果,又由谁来负责呢?这并不是我危言耸听,天价拿地的顺驰领海,今天又如何呢?叫价五亿的那位开发商,手里的空置房难道还少么?守株待兔,绝对是一种异想天开。 [b][color=#ff0000]北京被囤积的40平方公里土地,每年闲置造成的损失,又是多少亿呢,谁能给我一个答案?[/color][/b] 在经济学家眼里,土地和商业项目的流通价值,一定要大于其静止价值,而在政治家眼里,国家安定,节约能源,则大于一切。 徐教授提出的“[i]三思而后行[/i]”,是非常中肯的建议,但“[i]成本是否超过了其效益,是否还有其他替代的政策,是否能够在长期内有效[/i]。”则确实值得商榷。 对于北京每年1500亿的住宅市场,政府拿出[color=#ff0000]1.5%[/color],解决[color=#ff0000]20%[/color]普通购房人的问题,缓和能源和市政压力,是否成本超过效益,是无庸质疑的; 至于替代政策,我想,这应该有提出问题的人来寻找,“[color=#ff0000]建设性意见[/color]”才是经济学家应该发表的意见,而我已证明了只限户型是不够的; 是否长期有效,这要看是怎样的长期,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是系统问题,无法指望单一政策解决系统问题,也无法评估单一政策对整个系统的全面影响,但我们可以证明的,就是政府只要按照现在的即定方针,每年拿出10%的供应,按照市场价的85%限价销售,就可以保障20%,甚至更多的家庭,不仅买到合理的房子,还能减少出行的能耗,不仅可以规范商品房市场,还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期利益。 徐教授提出:“由于限价房缺少理论支持,所以可能事与愿违”,在这里,我希望您阅读我写的关于限价房的基本理论文章: [url]http://www.linecity.cn/dulijiesuan.doc[/url] 我对您这个担心的回答是:“房价地价分离和监督机制公开是限价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要知道,人类可不是完全掌握了空气流体动力学才能飞行的。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只是针对限价房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了[b][color=#ff3300]一点浅薄的看法,希望得到徐教授的支持,支持政府为更多的住房人提供必要的限价房[/color][/b],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远离危机,走近和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