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简述:
蓝城是由大运量轨道交通连接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功能区组成的城市,其基本结构是线形,若干线形城市通过核心功能区首尾相连组成的网状城市,可以满足上亿人口城市化的需求,解决交通、占地、能源、资源、管理等问题。
开发模式:
蓝城不仅是一个城市规划方案,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政府规划管理、金融机构存贷监管、住房人出资、承包商开发”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更符合政府、金融机构、住房人和承包商的利益,由住房人先行承担三成住宅和配套建设出资,政府专注于管理和服务,金融机构保驾护航参与监督,承包商专心于提升品质和提高效率,解决了新城建设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宜居城市:
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蓝城提供了空前优越的生活品质,每个独立的社区都有自己的风格,没有交通堵塞、事故和施工扰民,垃圾、污水、废气处理系统配置齐全,体育、文化、经济配套设施充足,就业、就学、医疗、通信、物流、政府机关的硬件设施先进,社区内人均绿地超过10平米。
节约城市:
蓝城的市内交通能耗比传统城市节约上百倍,建筑节能五到十倍,人均生活用地节约五到八倍,能够适应我国的资源供需矛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模板:
虽然蓝城的每个居住区都有独特的风格,但以轨道为中心,车站辐射距离500-800米的基本条件决定蓝城的居住区基本规模均在一平方公里左右,为保证足够的居住密度,以高层建筑为主,容积率3左右,住宅公建面积比约为4:1,居住区内地面不允许机动车行驶。忽略差异的模板示意图如下:
投资规模分析:
虽然每个具体的蓝城居住区因为个性和风格的差别会有一定的不同,但是,按照规划需求,依然可以提前做出相对精确的投资量分析,现分析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蓝城项目的新城建设中,全部住宅及城市配套设施基本都是由住房人出资的,总投资720亿÷住宅总面积
2400万平米
=
3000元/平米。远低于北京的平均房价,而且依托轨道交通的蓝城的生活质量和各种生活指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更适合我国建设环保、节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需求,而且实现了产权清晰,住宅面积归购房人所有,配套设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一半归政府所有,一半由全体住房人按照拥有住宅面积共同拥有。
当然,具体到每个居住区,根据具体情况不同,是会有些微的变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