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西安

(2009-05-01 15:19:54)
标签:

杂谈

在西安

 

在西安

 

    未曾踏上过那片倔强的黄土,却兀自在心里惦念了那座城市很久。

    六年之后,在往返于上海和兰州之间的旅途中,那个作为短暂停留的小小驿站,那座我曾经透过车窗寻觅许久遥望多年的西安古城,终于被自己真实地踩在了脚下。

    在兰州生活的第六年,我紧紧地追随着春天的尾巴,奔赴西安,奔赴那一场游离的华美盛宴。

 

    四月尾的清晨,列车抵达西安火车站。

    古旧的北门城墙远远地就吸引了我的视线。这是我在飞驰的火车上凝望过多少回的城墙,每次都只是匆匆一瞥,今天真正相见,执意不肯放下灼烈的目光。

    有微微的风,天空阴霾,浮云蔽天。城市还没有从懒懒的困倦中苏醒过来。

    坐在611路公交车上进入西安的古城中心,柏油马路泛出清冷的黑光,路旁的梧桐高高地伸展着鲜嫩的枝桠,繁茂到足以遮蔽头顶上的天空。

    西安的清冽早晨,我仿佛闻到一股属于江南的恬淡气息,这样的高洁让我无比感动。

    于是,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样的西安,仅仅初次相见,就生出了无尽的爱。

 

    西安的古城,四面方正。

    位于古城中轴线焦点上的钟楼有近700的历史,原本位于鼓楼对面的广济街,1582年被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上。它距离南门最近,距离北门最远。和鼓楼也不过数百米的距离。

    我并没有登临钟鼓楼,只是在楼下慢慢地饶行,或者坐在广场上远远地看着。

    过于亲近,我怕亵渎了心中那份神圣的美感;过于疏远,又怕体味不到那些古旧的气息。还是保持一点距离好,能见到,能体味,也能想象,仿佛在轻轻的鼻息间就回到了那个年代,就看到了那年的盛景。

    走过鼓楼的时候,用力地抚摩着已经被修补完好的灰砖,抬头望去,鼓楼依旧灵檐飞动,时常有游人在大鼓上作锤击状,想体验一把当年击鼓报时的豪迈。只是,历经岁月沧桑,现今的巨鼓早已不是当年的鼓,而惟有当年陕西巡抚张楷重修此楼时在仿乾隆皇帝的“御笔”,所题写的蓝底金匾“文武盛地”依旧昭示着当年鼓楼的风采。

    鼓楼南面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东面是哈根达斯和星巴克,鼓楼的北面是繁华的小吃街,西面则是民生百货。

    东方和西方,现代与传统,古老与新奇,就这样被西安完好地演绎着。这似乎又都是中国所有历史文化城市的共有结局,人们已经习惯宽容地说:那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表征。

 

    西安,是座很好辨认方向的城市。而我还是毅然决然地买了张城市地图。

    城市的布局一旦用真实的图象来表示,仿佛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用记号笔在地图上画出自己要去的地方。于是,抛弃公交,只是一路走一路走。知道沿着城市的马路,终究能达到一个地方,走到一座城门。

    我见的就是南门,古城最老的门。

    之前,我走过了湘子庙,那里有繁华的酒吧一条街,供奉着韩湘子的道场,街巷的命名正来自于庙宇。这条宽宽的巷道,能闻到槐花的清香,树阴遮蔽了太阳,徐徐行走的时候,心底无比安谧。我顿然羡慕起了两旁乘凉的老人,一辈子就这样安静地过去,生命的质感定纯朴到极致。

    与湘子庙相对的,是书院门。街巷因为有著名的汉中书院而得名。相传,当年的皇亲嫡系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如今的书院门成为了一条售卖文房四宝的繁华集市。沿路走下来,叫卖的都是文房四宝,古玩字画。 

    我虽然修习书法多年,如今却早已荒废,倒是写出的娟秀字迹似乎还能说明,当年的工夫并无白费。他们叫卖的生宣和熟宣,砚台墨香,胡毫狼毫,一下子就勾起了我所有的回忆,让我想起了那段与墨相伴的日子。忍不住停步在店里挑了两枝写小楷的胡毫,价格便宜到令自己吃惊,知道许是用不上的,只是想留做纪念。   

    在书院门的尽头,碑林博物馆前,见到了南城墙。南城墙是沿着南门东西走向的。南门的旁边还有一侧小门叫做文昌门。知道现今的城墙是后期修葺完好的,那些历史的厚实感与嘉峪关张掖沿线的那条曝晒在日光下的斑驳的黄土城墙完全比不了,却忍不住用手摸,仿佛就这样感触到了千年的历史。

   

    西安,浮华与生动,沧桑与变幻。此间的风,此间的雨,是不是还携带着秦唐的风采?

    走过西安的繁华街市,也走过交大梧桐摇曳的校园甬道,说不出的欢喜和舒适。这座城,适合停留,适合居住,适合你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品味。

    突然想起来,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都是东飞到了西安,当时不清楚这座城究竟有怎么样的魅力,真正相遇,与兰州两相对比,若是自己,也定然会选择西安。

    西安的地名很有特色,最爱一个叫做“未央”的地方。位于城北,曾是大明宫所在之处。

    未央,名字动听到极致。优雅淡然间能读到唐朝的遗韵,仿佛是一首没有写完的五言绝句,仿佛又是一曲没有谱完的离觞。我没有考究“未央”地名的来由,倒是想到了安妮宝贝,想到了她的《八月未央》,是不是她的书名也来源于此?是不是她也爱过西安的未央?

    还有竹笆市、骡马市、西市、东市、西木市,这些街道的名称富有历史的质感,让人心生想象,在想象中读懂这个城市所有过往。

    

    租一辆单车在城墙上头骑行,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沿着城墙的墙角慢慢地走,大概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要读懂西安这座城市,却需要很多很多年。

    西安。从初次见面就生出了爱。忍不住让我要多停留,忍不住要让我多多听它的故事。

    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是浓缩历史的微距,我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徜徉其间。书法,文物,都是历史的结晶。

    一座城市,13个朝代的历史,曾经的国际大都市,何等气派和雍容。

    一座城市,万年的过往,秦风唐雨冲洗过每一寸土地,这个城市的胎盘,孕育过整个华夏的文明。

    西安的朋友告诉我,杭州和南京是中国历史的一片树叶,北京是中国历史的枝桠,而西安,则是中国历史的根基。豪放,溢于言表。而我,唯有赞同。

    想起季艺的《在西安》,想起了他的博客上说:多数的时候,我不屑于在那些人文单薄、历史浅显的城市行走。突然有深深的共鸣,原来自己也如此。

    一个人的城市和旅行。我在西安。丈量你我的历史。

 

    对于西安,我还是有太多的心情,还是有太多的意犹未尽。

    他们说:原本以为,西安并不是你爱的城市。没想到,你居然如此不舍。

    我说:假若当年我先到的西安,我定然不会再往西走,定然不会驻足兰州。我不知道,何时再会去西安,何时能把这座古城的每寸土地走遍。

    总会有那么一天的吧。

    就像朋友在火车站送别时候的最后一句:我们总会在西安再见,总会再在一起喝酒的!

    一座城,拥有的力量,是爱。而我会告诉你,我爱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踏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